在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的功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这部分知识出题的角度有:定义和名称的匹配、分类标准和名称的匹配和通过例子的形式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例子单选题中可考查一个维度也考查多维度,需考生认真备考。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这个概念主要备考定义单选题,属于识记类。考生可抓两个关键的地方来记忆:一是教育功能作用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二是教育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是“各种”,没有强调其中某个性质。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此功能是教育对个体产生了影响,比如:教育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和智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者对受教育施加影响,因为其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所以此功能的别称为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此功能是教育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包括了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比如: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了社会整体进步。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无法直接作用于社会,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进而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此功能的别称为派生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此功能是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有益的。比如:教育促进了祖国的伟大复兴。此功能一般要求教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规律。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此功能是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利的。比如: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了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对于此功能的理解,考生可抓住“实际运行中出现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结果”,比如题干中出现了“老师希望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等类似的词,并且实际中出现了预期的结果,可判定为显性功能。所以,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此功能的关键词“非预期”,也就是没有计划性,比如题干中出现“教师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等类似的词,判断为隐性功能。 考生要注意一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可相互转化。隐性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有了计划性,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中公讲师解析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2018教师资格各学科备考白皮书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