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王有龙 杨育红 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游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研学游人数由最初的140万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境外研学游人数则由2014年的35万增长至85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躬身践履”……在“旅游+”概念下,研学旅行就是对古人的宝贵智慧和游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深度解读与提升。 最早出现“游学”二字的《史记·春申君列传》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北史·樊深传》中也有“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的记载。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游已演化成为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顶层设计规划指导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市区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湖北省武汉市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表示,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我省而言,研学旅行的政策保障力度也在逐年升级。2017年,为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甘肃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我省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同时,确定成立由省教育厅牵头,财政、文化、旅游、共青团和铁路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甘肃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省研学旅行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工作。 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该《意见》依托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高起点谋划了涵盖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11个领域的“旅游+”战略。其中明确表示,近年来随着研学旅游日渐火爆,作为涵盖面广的旅游业态,研学旅游几乎囊括了历史文化、航天科技、户外运动等所有业态类型,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为此,我省将把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重点打造10个国家级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全面促进我省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