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曾庆桂走近学生的方式很随意,可以随时坐下来摆个“龙门阵”。刘百兵 摄
长沙晚报通讯员 何群华 记者 岳霞
“教育,从需要出发,不仅要满足教育本身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且应当尊重、满足人的需要,适时、有效地激发和引领人的需要。”——这是枯燥的教育理论,在长铁一中,却是四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引发的教育思考结果。“对于学生,我们一定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允许他们犯错,帮助他们改正。我们要更细心地去了解、发现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需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校长曾庆桂表示,如果一个孩子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他即使不能“成才”,也一定可以“成人”。
四个教育故事引发教育思考
故事一
打人致轻伤要不要法律制裁?2007年12月,学校高三的两名同学得知某校学生会来学校附近打他们,于是两名同学就提前准备,在学校附近小巷子里把对方两名学生打成轻伤,后来调解无效,受伤学生家长报了警,芙蓉区检察院准备提起诉讼。
故事二
爬围墙要不要开除?2010年3月,某中学两名学生来到校长办公室,很诚恳地说:校长,我俩因晩上爬围墙外出玩电游被学校开除,能不能到长铁一中来读书?
故事三
资助贫困生如何更精准?在食堂与学生一起就餐,发现有个别同学就打一份素菜,然后泡上一碗免费的汤,找一个角落悄悄地吃;少数家庭贫困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好面子,不愿意申报。如何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呢?
故事四
残障孩子随班就读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开学后,吴同学常在课堂上不自主地发笑、大声说话,甚至离开座位走动、在地上爬、学些动物的叫声等等,班主任找家长沟通多次后家长勉强答应转学。学校跑到特殊学校帮孩子联系转学,特教校长愿克服困难接收。但是班上就该同学“是走还是留”集体表决时,全班同学100%举手希望该同学留了下来。
故事结局
故事一里面的男生,都考上了大学,长铁一中也就是从这时起,已有九年不再公开处分过学生。故事二,学校就“学生爬围墙要不要开除”展开一场教育讨论,从而认识到“不应为惩罚学生的错误而忽略他们内心向好的需要”。2011年学校安防设备升级,将围墙推倒重建,校长要施工人员将铁条扭曲后插在围墙上,给爬围墙者增加难度,就算有本事爬出去的也不至于受伤。故事三,自2007年以来,每年资助学生150万元左右,把每一分钱花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故事四,“要将残障孩子当成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了学校教育者的共识。
五类实践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长铁一中在全校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最强烈的需求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体验的需要”、“自主选择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实践创造的需要”。
好教育远不只是“高分数”。长铁一中的教育者根据学生需要,在探索和实践满足学生需要的道路上做了五点实践。
实践一
注重健全人格引领,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处不在的关爱,学生有问题与困惑,老师能随时帮助解决。“我校自2006年以来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新模式,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个学生配备成长导师。确保学生人人有导师、个个受关爱。”曾庆桂介绍,“学生成长导师制”与“传统班级制”有效结合,师生的交流增多、感情增浓,每年毕业典礼,老师和学生都是相拥相抱,场面非常感人。
实践二
注重提供多元舞台,实施多元综合评价。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资源,开发出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健康类、学科拓展类共五大类别60多门校本课程。学校树立大课程观,将30多个社团及艺体专业训练队都纳入课程管理,体育与音乐分模块教学;“多一把尺子就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多一个舞台就多长一分才干。”学校实行多元评价,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感。学校取消了评“三好学生”,改为评选“校园之星”:文明之星、服务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实践之星、文学之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让学生阳光、自信,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实践三
注重课堂优化,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都希望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学校建立“三善三乐”课堂督导制度。教学评价上,强调教师的“善察”“善导”与“善评”,着眼学生的“乐思”“乐讲”“乐做”。为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位教师课堂,学校聘任校级督学,邀请校外学科专家,进行随堂听课,随堂督导。每月一反馈,期中期末做讲评,使课堂成为师生获得尊重、提升能力的重要场地。
实践四
注重学生自主管理,科学实施自我教育。为了满足学生自我教育需要,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省级德育课题《“导师引领、学生自治”的中学和谐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来引领推动学生自主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早读、课间操、卫生、文明礼仪到晚自习、就寝和班级文化建设等都由学生全程参与管理和考核;每周升旗仪式由学生会干部总结讲评。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由学生主持;图书、报刊、杂志由学生选订。真正让学生在校园处处受尊重、有存在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实践五
注重开放办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满足学生探索世界的需要,学校跟高科技企业和农庄合作,建立了“学工”和“学农”实践基地,带学生走进工厂,走向田间。学校开办了中韩国际班,与韩国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期互派师生考察交流。开办英语实验班,引入美国高中课程,每年寒暑假开设海外课堂。
六大变化造就心中好学校
有在长铁一中工作25年的老师说,长铁一中十年产生了“六变”:一是校园环境变美了。树多了,花美了,教学设备更高端了,校内外清清爽爽,校园精致而典雅。二是教育理念变新。移交前总是以教学成绩说话,同一个年级学生按成绩分成四种层次的班级,现在一律平行编班,均衡配备师资,不以分数论英雄,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三是校风变好。移交前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表现常有不满,投诉不断,而现在反映良好,常接到表扬信。四是教学质量变优。长沙市初中毕业生3万人左右,学校录取的学生大都在1万名之后。近几年的二本上线率都在60%以上,本科录取率接近80%,都比同类生源学校高出20%多,而且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五是学校影响扩大。以前招生老师下到各个学校,很多家长都不知道长铁一中。现在口口相传,“长铁一中”有了口碑。六是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有共同理想和愿景,对学校发展充满自信。
真正的“好学校”能立足校本,切合师生需要,面向全体,发掘潜能,引领发展。曾庆桂常这样给教师们描绘自己心中的好学校:应让每一位师生都有尊严和自信;让每一位师生在天赋范围内都得到充分发展;既要给师生锦上添花,更要为他们雪中送炭,对家庭贫困、学习困难、身体残疾、智力障碍、心理有疾患的孩子要给予极大的关爱和帮助;好学校还应当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这十年我们顺应了学生的需要,让他们成长为一个个有活力有特色的自己。我以平常心做真教育的一些思考得到师生积极回应,并产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块土地上生成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些变化也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还能产生一些辐射作用。”曾庆桂满怀信心。
校长自述
坚持培养好“普通学生”
我们学校初中生源由微机派位确定,高中录取按学校行政级别排到第二批。长沙教育集团化推进速度很快,但是长铁一中要坚定发展自信,坚持独立办学,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长沙市的名校如何扩张,哪怕变成“n个教育集团+1”,这个“1”就是长铁一中。
学校不应只着眼眼前的利益,更需要担当社会责任。如果大家都一味地争抢好生源,做精英教育,那还有谁能安心探索培养“普通学生”的方法途径呢?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为普通高校输送人才,其根本使命应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学力发展、身心发展和审美情趣培养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教育应从教育本身的需要出发:教育应该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个性发展规律。
无论教育环境如何改变,无论工作身份如何变迁,我只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就如同我的性格一样,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迁不就,对待教育工作,不盲目,不浮躁,不功利,不浮夸,不跟风。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