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看来,最近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是1949年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但同时可能也是受到批评和非议最多的时期。今天上午他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与公众的联系空前地密切了,“我们不仅应该关注与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在学术条件、水平、影响上的差距,还要关注我们的作为与公众期盼的差距。” 龚克认为,要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需要超越单纯依赖科学计量方法来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科发展的现状,通过改革评价激励体系引导学校在教学、科研、服务、交流等方面的质量提高以更好适应公众的期望和积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近20年高等教育发展最快,非议最多 龚克认为,回顾新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道路,拿1949至1952、1952至1965、1966至1978、1978至1995这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和1995实施211计划之后的阶段相比,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这20年是最好的时期,对外最开放、环境最稳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主要就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而言)最小。但是,这20年似乎也是受到批评和非议最多的,“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社会服务作用彰显之后,它与公众的联系空前地密切了,受到的公众关注和承载的公众期望空前地提高了。”龚克表示。 与公众期盼的差距有多大? 龚克认为,目前高等教育与公众期盼的差距表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公众期盼大学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出有更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有完厚的学理基础和扎实的专业训练,而且是肯于负责、勤于学习、精于思考、敢于做事、甘于奉献和善于合作的人,是踏实诚信、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大量批发文凭学位; 又如,公众恐怕并不需要名目繁多的评奖评衔,他们恐怕不满意大学仅仅拿发表多少文章、获得多少奖章和头衔向社会“交账”,他们期望大学的科研能真正让学生的成长受益、让社会经济发展受益、让学术发展受益。 再如,公众恐怕也不满意大学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品,不满意大学之间的趋同化,不满意大学内部的官僚化,他们期望大学能依法独立办学、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并独立地向社会公众负责和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改革评价激励体系 强化同行评价 龚克认为,要减小高等教育与公众期盼的差距,需要改革评价激励体系。他表示,在保持现行评价体系以量化抑制人情等合理要素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强化同行评价这个核心内涵以弱化行政意志,以代表作评价弱化数量因素,以延展评估周期来抑制短期行为,以下放实体评价适应学科特点,并积极探索认可合作贡献、突出教学质量、区别不同类型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和机制。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提出要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