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后简称普林斯顿)主办的特殊儿童关爱教育公益行动在深圳市福利院举行。这是普林斯顿继上月举行“用爱传递爱”让普林斯顿家庭与福利院特殊孩子接对子,牵手互助后的又一公益活动。 活动当天,普林斯顿特别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江旭敏一行深入深圳市福利院,与福利院老师、孩子们一同通过互动对话、引领式示范等方式,帮助深圳市福利院在特殊儿童关爱教育改革转型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据悉,江旭敏教授是目前全美唯一一个研究亚洲特殊儿童教育的华裔。她曾在美国通过特立独行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让数以百计的自闭症、视障、听障的孩子通过有效学习与成长,在情商和智商对比中大大超越同龄儿童,其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特殊儿童教育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学习、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用“独一无二”的认同让特殊孩子感受关爱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划分儿童的等级来实现自己教学的便利。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每个孩子测评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特殊教学。而这种教学还必须进入社交群体阶段,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并懂得爱与被爱、理解与认可的。”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教授江旭敏表示,特殊儿童的教学理念必须摆脱传统规范化、模式化的常态,要从儿童的个体需求出发,制定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教学大纲。 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园长Lisa告诉记者,个体化特殊教育的方法不同于传统“1、2、3……”的灌输性教学,它倾向于通过日常熏陶,氛围营造,来帮助孩子最终接受知识并受用终生。 “比如,今天我们要学汽车,老师不会特意让你反复读写汽车car、汽车car到滚瓜烂熟,它可能是通过让你做汽车相关的手工、听相关的音乐、跳相关的舞……使你在行为中牢记并明白汽车car是什么、在那里、怎么用。”Lisa表示,早前他在美国求学时,就曾被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殊孩子在接受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将学习当做自己被动完成的任务,他们是在玩耍、嬉戏与互动中获得了知识的浸染。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可以让特殊孩子感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同样可以做到,继而拥有自信。” 在深圳市福利院里,江旭敏教授为了让特殊儿童和授课教师能全面领会个性化特殊教育的内涵,她专程为大家示范授课。课堂上,江教授大胆引导特殊孩子微笑、跳跃、歌唱,让大家看到了特殊儿童不寻常的一面,得到了深圳市福利院老师和普林斯顿老师、家长的一致称赞。 探访最后,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园长Lisa表示,特殊儿童教育首要的是“认同”,相信特殊孩子拥有和正常孩子一样的能力。对于生理的缺陷,那只是天使到达人间时不小心留下的遗憾,这并不影响他们可以更好的成长。“未来,普林斯顿幼儿园将增加普林斯顿正常儿童与深圳市福利院特殊儿童平等互动的机会,并荣国开设音乐、体育、绘画等公开课程,让孩子们齐聚一堂,以提升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激发其沟通潜力,让他们在互动中更好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普林斯顿将启动“特殊儿童关爱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在当天的特殊儿童关爱教育座谈会上,深圳市福利院、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及哥伦比亚大学江旭敏教授一行共同讨论了目前亚洲及中国大陆地区面临的特殊儿童教育所存在的困扰和窘迫。 深圳福利院相关负责人透露,特殊儿童教师师资的欠缺和专业化培养进修是特殊儿童教育无法实现实质性蜕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针对特殊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科研项目也较少,最终导致大多数特殊儿童输在起跑线后永久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 “实际上,上帝关上一道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要学会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并激发其发挥。”江旭敏教授表示,特殊孩子的教育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于循序渐进中获得突破。 对此,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作为深圳中美学前教育合作的典范,园长Lisa表示愿意再次搭建桥梁,促进区域类特殊孩子教育工作的转型改善,且计划联合哥伦比亚大学启动在中国的“特殊儿童关爱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据了解,普林斯顿(深圳)国际幼儿园是由美国普林斯顿教育中心创办的一家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学前教育机构。目前,该机构的日常工作开展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幼儿中心以及茱莉亚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该园也是深圳市专业化、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学前教育学园,在幼儿情感引导、语言艺术开发和心理成长辅导等方面具有创新教育优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