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拍摄的石珊瑚群落。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色彩缤纷的珊瑚礁,有海底花园的美名。香港渔护署于今年6月展开“珊瑚礁普查2015”,为期4个月,到访33个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进行普查。渔护署昨日(5日)公布结果指,整体珊瑚生长健康稳定,生物品种丰富。调查仅发现个别地点录得珊瑚受损或白化现象,但情况仅属轻微及局限于个别地方。 这次普查范围涵盖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包括多个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33个普查地点中,其中9个位于海下湾、印洲塘及东平洲的海岸公园内。 桥咀洲北最多 覆盖范围八成 各个普查地点所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各有不同,由19.5%至79.5%不等。在19个地点录得相当高的珊瑚覆盖范围(超过50%),而桥咀洲北录得最高的珊瑚覆盖范围(79.5%)。 普查亦有进行“珊瑚检视”,根据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量度珊瑚色素的浓度,以评估其健康状况。在8个进行了评估的地点,其珊瑚色素的平均指数为4.23,结果与去年的4.34相若,远超于一般平均值的3,显示珊瑚健康状况良好及持续稳定。 珊瑚礁普查的方法及搜集数据的模式均依照现有国际标准,除了记录珊瑚覆盖率及健康状况外,潜水员亦要记录20种鱼类及无脊椎动物。这些数据有助评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整体健康情况和转变。这次普查中,大部分地点所录得的品种数目都很多。而20个指定指标品种均全数录得,最常见的包括海猪鱼、石斑、蝴蝶鱼、海胆、海参及宝贝螺。 香港珊瑚礁普查属于一项全球计划,为促进珊瑚礁的可持续管理而推行。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于1997年首次举办珊瑚礁普查,渔护署自2000年起与基金携手合作进行普查。今年的普查活动,有超过70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义务潜水员,组成66队潜水队参加。(记者翁丽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