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中国接入互联网第二十年,新闻传播学向何处去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01

中国接入互联网第二十年 新闻传播学向何处去

导语 导语:10月15日,北京大学主办了2015年新闻传播论坛,来自业界、学界的传媒人物纷纷就当前新闻传播界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发表了观点。搜狐文化对活动进行了独家全程报道。

  【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媒介融合进入深水区,新华社正在爬坡转型】

  面对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面对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我们至少在三个方面形成共识。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共同的必然选择。现在对融合发展无动于衷,缺少危机感的人少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融合发展。深度融合是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从临时性的互动协作到机制化的交流,从你是你,我是你,到你中有我,进而做到不分彼此,不能用传统思维运作新媒体。差异化融合意味着不同媒体应该走不同的路。从媒体类型来讲,媒体、电台、电视台推动融合发展的选择应该有所差异,新华社应该走符合现代通讯的路子。回顾这几年新华社在向国际一流的现代通讯社转型的过程中,有几点经验。第一,改革采编生产流程,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第二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第三着眼于新媒体用户需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真人秀节目 有意义无意思】

  传统媒体面临一个很严峻的课题,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攀登正能量高峰。大家现在非常关心真人秀节目的走向。我们出台的真人秀节目的调控措施大家看理念上我们讲了好节目进入好时段这样一个管理理念,并不是说真人秀这个类型全部都有问题,而是真人秀节目有好节目,也有一些有意思无意义的节目。我们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有意思到有意义。我们把真人秀节目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优秀的真人秀节目我们是大力扶持的,缺少价值和意义的真人秀,我们通过上述两个手段来抑制,对于内容低俗的真人秀节目,我们是坚决查处,直至取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全球传播要向东看,向南看,向下看】

  史安斌从观念政治和全球传播的角度,探讨了我对外传播领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三个优化路径:第一,我们对外传播要进行重新的定向,按照全球传播的思维,向东看,向南看,重视其他地区,采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强调中国与世界共同崛起。习主席强调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是世界梦。第二是向下看,利用社交媒体众包机制,强调中国梦和全球99%结为命运共同体。第三是向纵深看,我们中国现在这些新闻传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深度不够,比如现在如果一位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要来找中国的经济数据库,首先找的是路透和彭博,特别是一些互动式的新闻瓦解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童兵:新闻教育当中历史虚无主义在延伸】

  新媒体面前新闻业的衰落,是全面的衰落。原来我们的思维是线性的集中的关注,现在是多点的扫描的搜索。现在我们的大脑由于信息流不断的冲刷,我们脑子是简单化的、符号化的、碎片化的。从深度阅读现在变成了浅层的阅读,从思考性的记忆到了短时态的记忆,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网络代替传统的媒体成了全媒体。

  跨文化传播和东学西渐势头的出现。中国西学东渐很有历史了,某种程度上说,北大、清华都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是现在的风头有转变,我就它叫做东学西渐。中国的文化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向西方去传播。新闻传播学来说标志是两个,第一孔子学院,第二这些年中外的文化交流很多,重要的学校几乎都有西方学者常年教学,一点都不稀奇。这和十几年前不一样,十几年前开会我们有黄头发、大鼻子的,安全部就会派人来听,现在很习惯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新闻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流传。当前的思潮应该是很多的,主要是经济思潮,其次是政治思潮,还有社会思潮。 几个有可能在今后对中国的新闻思潮有影响的,有冲击力的几种思潮:全球化思潮、后殖民主义思潮民族文化至上论,片面的强调汉文化、华夏文化等等、女权主义思潮、绿色和平主义思潮。最厉害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思潮。在我们新闻教育当中历史虚无主义应该说在延伸,是我们各种思潮里面最厉害的一种思潮。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教育需要改革。一个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新闻教育,从内容到教学有很多地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新闻教育这几年平心而论,我们比经济学教学的改革甚至比法学和政治学教学的改革走得都要慢,争论太少。所以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

  【华东师大紫江特聘教授吕新雨:微信能否在微博倒下的地方重新开始?】

  微博获得合法性,被认为是中国政治重要的民主实验场这样一个想象,在今天必须被质疑的问题在哪里?我们认为任何意义上的民主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新媒体技术本身从来都不是中性的。因为新媒体技术背后需要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推动才能发展,任何民主都是政治问题,必须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之中。人民被公民取代本身是中国民主危机的一个表征,而不是解决。

  对微博作为中国民主实践的旨意因,主要体现为舆论领袖何以可能成为民意的代表?被卷入参与的民众是否拥有自主性?真相能否被及时揭示?是否存在操控性的力量?在这些问题面前,微博其实都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卷。事实上,水军的泛滥,一方面使得用键盘投票的直接民主理想已经被金钱选主所替代,金钱可以购买民意,民主就走到了反面。另一方面,水军使得微博成为军阀混战的场所,媒体暴力的极端表现也是以水军为代表的,导致微博治理迅速走向恶化。这是我们在中国框架下来讨论民主的危机和民主的表现。

  微信时代是新的时代?微信的建立是对水军的屏蔽,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在微博倒下的地方重新开始。一方面它封闭了水军,也封闭了微博上的暴力谩骂,但是也可能导致垄断。一方面在微信时代它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它的删帖量非常大。另外他的商业模式,微信本身不是一个商业模式,可是它的商业模式是搭建在它掌握的微信用户的数据上的商业开发和公共使用。当这个数据库掌握在一家独大的私人公司,今天是一个中国的民营公司,也许某一天他就变成一个海外的跨国公司。我们对民主的需求,当微博失败的时候,我们就转到了微信。可是微信在今天如果他不能面对同样使得微博所失败的那些问题的话,他是否会再次走向垄断和专制?这是一个需要问的问题,也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如何可能?】

  在新媒体赋权的今天来讲,传播是如何可能的,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传播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行动。同时传播更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它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体现的,它是在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当中体现的。而且这种传播,移动互联网产生一个最大的权利流动性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它释放和解放了我们说的过去人的气质性的东西,个性的东西,德行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是权利建构过程当中,最根本的一种基础。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讲,新媒介赋权主要讲了三个关键的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对权力重新的认识,权力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所有物,就是地位,就是资源所能带来的权力,是更多放在碎片化、动态性、流动性、过程性当中去理解。在传播中重构了一种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关系正是在流动性当中不断解构,在流动性当中不断的在重构的一种社会关系。这里面我们谈到的这种社会关系的解构和重构是在不断的结构化和不断的解构和重构过程当中,但是在新媒介赋权里面还谈到第三个关键词——事件。事件主要是在时间的长河当中,在稳定秩序的发展当中,加入了空间的维度。加入空间的维度,就是我们对差异化的承认,事件也是动态的,界限是不断流动的,这个界限也是不断解构和重构当中。还有在事件当中共识更多的是成为一种状态,而物构成为了我们传播的目的。

  新媒介赋权最重要的,是消融了原有社会结构中个体、群体、组织等的边界,在承认个体情感、意识等基础上,社会关系在跨越时空交往中解构与重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和行动改变的可能,并重新形构着国家社会的关系。在新媒介赋权的今天,最重要的是从自我赋权开始,而且自我赋权已经成为群体赋权、社会赋权乃至组织赋权最基本的一个基础性的东西。

  在研究传播学,传播学何以可能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回到体验,创造利他的取向。互联网上的思想观念的流动与传播赋权互联网成为一种生命有机体,传播与交流在不同的生命层民上展开。提供了传播在行动中改变的可能。

  【传媒大学新闻学部教授刘昶:要把新闻和宣传分开】

  讲到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规律,有两个基本的概念。一是我们要把新闻和宣传分开,宣传有宣传的特点,比较符合特殊时期的传播规律。而新闻是他比较符合常态化、平台时期的传播规律。二是应该考虑到效果,现在党做的工作,无论新闻还是宣传,都是不讲效果的,做了,但是效果不知道。最明显的就是表示在国际传播中,我很赞成习大大说的,就是很巧妙地把我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政治文化、价值观传播出去。这里面就是又是需要研究,又是需要教育。我们无论拿宣传,拿新闻,在国际上没有办法跟人家对抗,你永远争取不到国际话语权,这就需要我们的研究和教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刘阳:互联网+和对技术神学的误解】

  我们去理解互联网+的时候存在一个非常重大的失误就是技术神学的思路。我们一直去谈技术决定论,马克思历史唯物论是反对技术唯物论的,但是这个辩证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单纯谈技术唯物论,似乎把这个事情变得非常混乱。我想提出一个技术唯物论的视角,是想把技术视为一个物质的运动过程,或者我们要去考察,不仅仅把技术当成一堆机器或者孤立的方法,把它当做社会的历史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现在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话,以前我们可以简单说它是一个不移动的互联网。现在互联网营销的一些解释说,现在互联网从过去信息入口这样一个争夺变成了一个场景的争夺,我们是从在车中在家里在路上在餐馆里这样一些场景切入去发展商业模式的。他是去场所化的过程,从原来所有网上行为发生在个人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这样一个固定空间,过渡到我们是在移动过程中间发生这个事情。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互联网的两种群体传播方式】

  我把互联网群体传播大致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它是由两种群体传播构建在一起的一个杂糅体。一种是我们所说的是以事件为基础的群体传播。第二种就是部落化的一种传播。麦克卢汉预测的是地球式的再部落化,我们重回伊甸园。他没想到今天的部落化有可能是失独老人的社区,因为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以认同为其边界的一种传播社区。两种不同的群体传播方式就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一种互联网群体传播特点,这两种东西交织在一起之后,我个人认为以群体传播为中心这样一种传播,它现在已经吞噬了整个大众传播。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导引出了这样三个话题,我们看到今天有三种新媒体传播的研究路径。

  第一种研究路径就是反复的在那儿强调新媒体来了,狼来了,很可怕,它有什么特性,要终结我们什么样的一种局面,尤其可能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当我们看到大量的文章都是这样在拍脑袋的书写自己焦虑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不是科学研究,这是一种没有历史边界的意识形态。

  第二种思维方式,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深入而细致的讨论新媒体出现了以后,我们的社会、文化等等这些现象的问题。但是我在这个地方也对这样一种路径不是特别看好,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做一些我们并不擅长的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讲,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才能够有资格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去对话?我个人觉得我们今天传播学的学科使命,应该是在重新理解传播及其技术嵌入人的生活之中,怎样重新界定人的存在意义以及人和社会和其他物的关系这样一种基础上,讨论传播与人存在的意义上,才真正能有与其他学科对话的资格。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适当退掉ip神话和色彩】

  广播电视正在面临时代新潮,媒体新特征和自我发展新驱动几方面合力推动的一个新时空背景下,现在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自我突破和历史转型?我有几点想法。第一,主动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尊重人民。受众是用户,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传播学意义上受众类型细化,受众需求细化与传播策略的细化。在细分受众类型的前提下,强调个性化需求服务与受众在新技术平台中的选择性权利,对广播影视创新创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理解用户与人民并不矛盾,它是细分群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服务,关注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引领用户收视与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不能看成是矛盾的,而是要把广播电视的内容提供视角更加接地气,使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便捷的让我们的内容提供与受众见面,并产生互动。更加及时的适应受众的认知评价与心理预期,并给予回报。

  第二,主动深化互联网思维,用好IP理念。总书记在818讲话特别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我认为IP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媒体资源的典型应用。我认为引入IP理念的时候需要注意它的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市场属性具备传递性,可以形成产业链上的多个产品市场,各个产品之间的市场开发可以形成合力,共同为IP服务共生共存。第二个特征,具有垄断性。IP是除权利人同意或者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使用的权力。新媒体对IP开发通过两个途径,自产与购买。大部分的互联网新媒体而言,市场培育的时间较短,独立成熟的IP不多,目前和传统媒体合作,对新媒体来说仍然是最为可行的方法。电视节目的策划开始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运用多版权的运作形式创造商业价值最大化。第三个特征,内容资源聚合性。IP壮大像种子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和培育,建立较为完善的成长空间,对目标受众和市场广播认可形成一定文化品牌影响力,从而真正的具有产业开发的价值。有品质的内容才可能成为IP种子,我们必须要把IP的神话和色彩退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黄洪乾:8563家制作企业有许可证的只有133家】

  电视剧创作牵扯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策划,创作,制作,发行,播出,管理,评论等等。重点就是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抓导向,

  重点就是加强审查,严把准入关,不让有问题的作品进入市场,加强重大题材审查把关,确保不出导向问题。审查标准增强可操作性,现在总局出台两个标准,一个是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一个是电视剧内容审查细则,审查标准,增强可操作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第二,抓精品。繁荣电视剧的创作,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多出精品。在这个方面总局下了很大的功夫,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2015年拿出了三千万,每年就是25-30个剧本,一个剧本一百万。剧本扶持有几个原则,坚持扶持现实题材,坚持扶持公益题材,坚持注重培养中青年编剧。第三,抓播出。电视剧播出是电视剧价值实现的终端,电视台播出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目标。其中卫视的电视播出覆盖面广,影响大。抓了电视剧的互联网的传播,加强了引进剧,规范了引进控制总量,登记等等。抓制作企业电视剧这方面的工作,企业是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主体。我们的电视剧的制作企业非常多,8563家制作企业,有许可证的133家。在这方面要深化改革,同时,要量化考核,重点考核质量,质量优先。还要抓队伍建设,包括编剧,导演,演出人员等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杨明品:城市台旧的运营模式已经陷入困境】

  对整个广播影视行业,互联网传播是长驱直入,而广电是地动山摇。在座的各位城市台的台长肯定是城市台里发展比较好的,还有大量发展不好的,他们没有钱来,有的地动山摇。

  有一部分的城市台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经验,这些台有四个特征。第一,创新创优节目服务,对下做好试点的服务。电视问政为代表的一系列的问政节目,这是创新创优节目服务的经验。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提高城市台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怎么样借助党和政府的资源,提升我们的存在感,提升我们对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力。第二,积极打造平台,跨界发展,为市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简单的广告服务。通过人工化打造移动平台,还有PC平台,在移动平台建立综合服务的功能模块,包括公交、市政,医疗,教育等等,甚至包括电商各种服务都嫁接在这个平台上来,通过平台的打造实现产业生态。第三,体制机制的企业化。我认为这是好台里面的一个普遍的做法,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下,有的台为什么敢改革,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有的就是通过制播分离,对员工的考核办法,分配办法都用企业的这套,从而实现把内在的动力感激发出来。第四,强化和激励企业人才。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