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这个拥有2400多万人口、中国最大的城市,即使放眼全世界,其城市治理的复杂度和难度,对政府而言,无疑都是极其巨大的挑战。上海有200多个街镇社区,2400多万人口便分布在这大大小小的社区之中,城市治理的根本核心也就是基层社区治理。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大潮下,上海的社区治理是与时创新,还是固步自封呢?社区治理又如何运用“互联网+”发挥党员的作用呢? 如果盘点2015年上半年最火的词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互联网+”无疑当仁不让。也正因为此,在顺利完成2014年“社区治理”这个一号课题后,上海将2015年的一号课题定为“科技创新”。 也许,这两个“一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浦东新区的街镇社区,却将这两个一号课题有机组合起来,探索上海社区的“互联网+”治理之路,让“互联网+”的思维不仅为创业、为企业、为市场服务,也能为基层治理、政府服务所用;与此同时,又运用“互联网+”思维,让党建与时创新,为基层治理服务。 沪东街道:微心愿搬上互联网 人人争当“圆梦人”
沪东社区在职党员通过“在职党员APP管理系统”录入信息 在“沪东‘党员嘉年华’启动仪式”上,沪东新村街道将社区居民的“微心愿”搬上了互联网。只要打开微信公众号“沪东微心愿”,即可认领“微心愿”,成为一名“圆梦人”。 “为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提供一台收音机解闷;为患有前列腺癌的退伍军人买一台电扇度过炎炎夏日;送困难家庭的孩子新书包;带脑瘫儿童去崇明森林公园……”一个个朴质无华的“微心愿”在短短几秒钟内就找到了“圆梦人”。 据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毓介绍,所谓“微心愿”,就是社区居民提出的可实现的、成本不太高的心愿。自去年“七一”活动启动以来,“微心愿”从第一季的38个增长至第二季的126个,目前所有“微心愿”已全部达成,成为该社区居民交口称赞的暖心工程。 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亮表示,“‘沪东微心愿’APP应用客户端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许愿、认领和实现的O2O运作模式,扩大了‘微心愿’参与面,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 与“微心愿”一起被搬上互联网的还有沪东新村街道的“在职党员”。据邓亮介绍,该街道现有在职党员超过4000人,以往必须到各居委会登记;而现在登记过程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党员们只要登录基于微信的“在职党员APP管理系统”,填写表格就可以完成在职党员报到。 花木街道:借助微信平台 探索“指尖上的群众工作法”
花木街道明月居委会创办社区“电视台”,社区里的小朋友成了小主播 花木街道联洋第六居民区是一个高档商品房小区,小区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洋居民较多,传统的紧密型的邻里关系逐渐演变为松散型的有些隔膜的邻里关系,居民之间缺少联络,对居民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依赖也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小区内还有着一批有热情、有想法、有能力,热衷于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 “如何将现有的志愿者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形成一个有活力、有张力、有效率的居民小区”成了摆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禚桂平面前的一道难题。 禚桂平原是浦东新区规土局的一位机关干部,去年5月“下沉”成为花木街道联洋第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她意识到作为一个国际化社区的支部书记,必须与时俱进,摸索一种新的群众工作法。 她按照“互联网+社区治理”的工作思路,开始探索“指尖上的群众工作法”。从进入居委工作以来,她就开始尝试运用“微信平台”这一现代网络沟通和传播方式来助推社区管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以“微信”为媒介的宣传、沟通、管理系统在联洋第六居民区初具规模,并成为社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初步尝到了“指尖上的群众工作法”便利、高效的甜头。该工作法主要以“联洋六居委”微信订阅号为统领,以各个微信群为支撑,通过“微信”建立了“虚拟社区”,使现实版的“熟人社会”与虚拟版的“熟人社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张江镇:“张小江”成为文化符号 线上线下有奇效
“今日张江”微信平台 针对张江区域青年白领多、高科技人才多的特点,张江镇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开设官方微博和微信“今日张江”,为区域内的居民和从业者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目前,“今日张江”新媒体平台在张江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关注过“今日张江”的人们一定会熟悉“张小江”新媒体平台。事实上,“张小江”正在悄然形成一种独特的“园区+社区”文化现象,园区里的资源通过“张小江”向社区开放,社区里的人群和服务也以“张小江”为窗口向园区展示。 张江镇妇联通过“今日张江”微信平台和“张江O2O丽人之家服务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健康讲座、心理讲座、育儿讲座、八段锦课程学习培训等活动,吸引了园区及镇域内众多女性朋友积极参加。 园区内汤臣豪园、胡姬花园未被纳入公办幼儿园招生地域范围,该小区儿童无法上公办幼儿园的问题,也是通过网络反映出来的。经居委会提请镇政府和区教育局协调,将其纳入了晨晖路上“张江英桥幼儿园”公办招生范围,几年来解决了几百名儿童的入学问题。 周浦镇:“周康网”草根论坛变身社区自治平台
“周康网”关注社区民情 2006年底成立的“周康网”,在诞生前5年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区域性民间论坛,而现在已变身为一个“大网络”服务平台。从一个网民负面情绪发泄地逐渐演变成为民情、民意、民声、民愿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周浦镇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至今,注册用户从1万余人增长到近11万(周浦实有人口21万左右),日均点击量从5000猛增到1.7万,官方微博粉丝突破6500人,手机公众服务微信关注用户突破5600户。 在“草根论坛”变身的背后,是周浦镇党委、政府运用“智慧”的理念,以构建镇管社区格局为目标,用互联网思维撬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探索。 在“周康网”,有一个村居工作专区——“村居在线”栏目。这是为镇域内39个居村、80多个居民小区专门开设的,现在已形成“1+1+X+N”村居网络社区业主论坛管理模式。其中,前一个“1”代表“周康网”管理员,后一个“1”代表居村居委干部,“X”表示若干社区论坛版主,而“N” 则代表众多社区居民。通过这一管理模式,居村委干部以社区管理员的身份进入网络社区,网络论坛版主则进入现实社区,共同承担社区网络论坛的管理工作,为多层社区融合,夯实了基层基础。 在浦东,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社会治理的现象已是遍地开花。再比如,花木街道明月居委会的几个年轻人,花了2000块钱办起了一个“社区电视台”,还成立了“小记者站”,专门邀请社区里居住的小朋友进行节目的播报和采编,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居民推送;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打造“金领驿站”,安排企业或楼宇党组织书记兼任各“金领驿站”的站长,“金领驿站”各项活动向陆家嘴金融城全体员工开放,以金融城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把“服务、凝聚、引领”工作做到金融城最基层的员工身上; 南码头街道组织起“舌尖上的新桥”手机信息网,包括了飞信网和微信网。新桥居民区通过手机飞信,建立了“在册党员+报到党员”的联系网。社区党总支还开通“智慧党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智慧党建信息,拓宽了党建品牌的宣传渠道和党建信息宣传的路径。 ……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今年是对该课题成果进行收获和检验的第一年。记者此次连日走访多个街镇发现,面对科技创新的大潮,“互联网+”思维已不断渗入浦东基层政府,各社区居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与时创新,为上海社区治理探索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或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引擎下,我们也将收获一个“互联网+社区治理”的意外惊喜。人民网翘首以盼。 相关链接: 花木:“老候鸟”为子女成沪漂 社区关爱让“他乡变故乡” 张江:俩“婆婆”厘清职责 “管镇联动”打通无形之墙 沪东:“微心愿”点亮社区爱心 让“冷漠”邻里变都市乐土 塘桥:停车位“一位难求”“潮汐式停车”化解难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