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4日电(李秋莹 桑彤 陈云富)14日,新华社上海分社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发布“2024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这也是连续第十三年发布这一重要事项。 1.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海市立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立上海市委金融委。2024年8月20日,举行市委金融委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开创上海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 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新成效 2024年8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金融监管局、市委金融办联合出台配套文件《支持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再保险“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风险分散中心”的建设目标。随着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开启实地运营,8项场内登记交易规则获准实施,以及临港新片区18项地方支持举措的落地,“1+X+N”的再保险登记交易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4年末,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已集聚专业再保险公司4家、直保公司再保运营中心16家、经纪公司3家,分出、分入等业态基本完整,产业链闭环初步实现。全年平台登记再保险保费达到709亿元,分入业务登记62.24亿元,累计开展10笔业务交易,交易保费约1196.76万元。 3.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建立关于资本市场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协作工作机制,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试点加快推出。2024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举行关于资本市场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协作工作机制备忘录签署仪式。发布“科创板八条”、“‘浦江之光’行动升级版”、《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举措,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2024年9月30日,“浦江之光”数字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升资本市场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开板,首批162家企业集体登陆上海专精特新专板。2024年12月30日,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成功实施了首笔认股权转让业务,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4.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上海价格”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4年9月2日,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有色金属类期货品种实现期权产品全覆盖。这些品种的推出,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有效保障企业稳健经营,满足企业高水平风险管理精细化和多样化需求,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力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宣布正式启动,多层次、广覆盖、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设立的区域中心之一,旨在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亚太地区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就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国家关注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为区域内经济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支持。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顺利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欧盟背景独资券商。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顺利获批开业,成为第六家在上海新设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外资股东持股比例提高至91%。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截至2024年12月末,上海市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为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30%。 6.《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首次大修,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4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国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时隔15年对《国金条例》进行的全面修订,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以地方立法形式助力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次重要立法成果。《国金条例》以高质量地方金融法治筑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度基础,通过发挥法治对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7.天使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成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