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德国发展报告(2021):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摄 中新网上海9月27日电 (记者 许婧)27日在上海发布的《德国发展报告(2021):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以下称“蓝皮书”)显示,中国新一轮开放政策将为两国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当天,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德国发展报告(2021):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本次蓝皮书的主题是“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2020年是“默克尔4.0政府”执政第三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主导着德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应对疫情及其影响之外,中美博弈以及美国大选成为德国外交行动选择的重要变量。本书分析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行动与举措,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但两国经济竞争性逐渐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德经贸往来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同时也对中德经贸往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启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在合资企业股比、负面清单制度及技术转让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其实在2017年,中国政府已经在金融等领域将外资占比放宽到最高51%。德国安联集团成为第一批获益的企业:2018年11月安联获准筹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机构。2020年1月,安联中国正式揭牌成立。 与此同时,制造业市场的限制也基本放开,特别是汽车行业已经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股比限制,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2018年10月,宝马集团出资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股权,将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双方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德国宝马集团成为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投资限制的第一个受益者。同时宝马还将对华晨宝马增加30亿欧元的投资,扩建沈阳生产基地和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主要在中国内地销售,而在沈阳生产的宝马iX3电动汽车,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将出口到全球市场。2020年11月,首批华晨宝马生产的iX3正式从大连港运往海外。 另一家受益的德国企业是大众集团。早在2017年12月大众就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占股50%,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年底,借助制造业开放政策,大众与江淮完成了最新的合作:大众集团增资10亿欧元,获得国有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持有股份的50%,大众在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份提高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将在合资公司中控股。同时,大众将在安徽合肥设立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公司将在安徽基于大众的MEB平台,生产纯电动汽车。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投资项目是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省湛江市建设的新型一体化基地,整合价值链上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总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是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 该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2020年5月首批装置正式打桩开建,步入土建阶段,计划2022年投入运营。整体项目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也是欧洲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这将进一步促进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业销售额和地位的提升。该项目从谅解备忘录签署到正式建设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和当地社区的大力支持。 蓝皮书认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进一步释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外商投资法以及新负面清单优化了外商在华投资环境,其中宝马、安联等德国企业成为第一批受益的外资企业。疫情期间,德国企业依旧实现了在华的业务扩展。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本土企业协同发展,培育一批新型技术人才,对于地方政府围绕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