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工程师陈刚为小街区设计景观。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17年成都全面加快小街区规制示范区建设和街区整治 城市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肩负国家使命,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而在城市交通拥堵、人情味缺失等“城市病”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实施“小街区规制”,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017年成都市要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小街区规制,全面推进9个示范区建设和18个街区整治;统筹规划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打造一批相互融合、脉络畅通、宜业宜居的有机街区。 【一线探访】 小街区打造 大大增加出行便利性 为更多业态提供空间 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高新区大源商务区时,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景观工程师陈刚正在该区吉泰二路改造提升工程的施工现场对接工作。今年上半年,该条道路的剩余段落就将实现提档升级,与该片区内的其他道路形成通道路网。“假如说大马路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那么小街区的路网则是‘毛细血管’。”陈刚说。 跟随陈刚的步伐,记者发现这个片区内的道路暗含“玄机”——明明貌似走到一条道路的终点,但一转弯,却又进入了另外一条路。“在片区规划之初,就按照小街区理念,对每个单元的尺度进行了控制;然后在各个单元之间都设置了通道,有的是机动车道路,有的则是慢行通道。”行至吉泰路66号3栋附30号,右转之后就是一个类似天井的区域,“天井”四面都是人行通道。“这里以前是围合的,但现在完全是开敞式的。假如以前要从萃华路走到升华路,再到天府大道,需要十几分钟;而现在通过内部通达的路网,只要两三分钟就能穿行到目的地。” 在小街区内增加道路密度,不仅大大增加了片区群众出行的便利性,而且为更多业态提供了空间。在一家咖啡店,记者采访了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市民沈钧礼。他所在的公司在天府三街福年广场。他告诉记者,每天中午,他都会在饭后步行到200多米外的吉泰二路旁的一家店买一杯咖啡。“以前的公司在一条大道旁,光光的道路两侧什么店都没有,连买杯水都不方便。很喜欢现在这里的环境,咖啡店、各种口味的快餐店、超市、药店……买东西非常方便。”沈钧礼说。记者看到,一到中午,各个写字楼的员工涌到小街小巷上来,吃饭的、买东西的……让人感受到街区的热闹。 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尺度宜人、交通便捷——在小街区,记者感受到了井然的秩序与充满生机的活力,以及更多的城市温度。 记者在街头采访。 【专家观点】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胡滨: 实施“小街区规制”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强化规制刚性执行,对解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胡滨对“小街区规制”实施意义的解读。 他表示,小街区因为空间尺度紧凑开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普遍路径和客观规律。实施“小街区规制”的本质,是对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经验的传承和重塑,也是对世界城市发展中小街区模式的升华与超越。实施“小街区规制”的核心,是将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城市小街区模式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制定小街区规划导则,严格落实小街区建设模式,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实施“小街区规制”的重点,是推动城市空间开放通透、公共设施集成便捷、市民出行绿色高效,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城市规模与承载能力相适应。 “实施‘小街区规制’,一方面,就是要从规制层面严格以网格化大密度道路划分街区空间,完善交通系统,打通城市‘毛细血管’。通过构建多网融合公交体系、轨道交通站点15分钟服务圈等措施,健全小街区快速交通系统。通过添加慢行街道、增加人行道宽度等措施,健全小街区的慢行交通系统,在小街区打造‘快慢总相宜’的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微循环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就是要从规制层面降低城市开发强度、留出开敞空间、提高城市通透性。”他说。 他向记者介绍,实施“小街区规制”,从规制层面保护文化遗迹、传承文化基因,有利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同时通过打造识别度高、吸引力强和文化内涵深厚、个性魅力独特的街区,恢复具有人文情怀的街坊空间,回归亲切自然的传统社区形态,重塑亲密和谐的社区生活。实施“小街区规制”,还要从规制层面推进公共服务就近配套,把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小街区价值的核心,从市民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出发,统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使市民就近享受优质均等公共服务,让小街区成为成就市民梦想、助推城市转型的大平台,使市民在城市工作生活更顺心、更出彩。 【部门解读】 全面推进9个示范区建设和18个街区整治 实施小街区规制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小街区规制,全面推进9个示范区建设和18个街区整治。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今年该局将认真实施“小街区规制9+N”行动,指导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落实“小街区规制”,统筹规划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打造相互融合、脉络畅通、宜业宜居的有机街区。 “推进小街区街巷加密成网,有利于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有利于促进人情味和街坊感回归,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宜业宜居水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今年该委将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好道路交通、城市更新、产业布局等,强化规划引领刚性执行,尽快组织相关区(市)县完成中心城区路网体系“3900+”建设目标。各区(市)县在实施中,强调强化文化传承、保护与再现,让街区街巷成为识别度高、吸引力强、文化内涵深厚、个性魅力独特的特色街区,同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市级统筹、区为主体,系统推进、综合整治、成片提升”的原则,全面推进小街区加密成网建设和街区整治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大单位、大院落打开围墙,共享区域通道。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市民更多支持。 【企业访谈】 做好小街区的深度打造 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小街区规制片区选址研究及高新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落实情况,高新区小街区共含有金融城片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片区、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片区、肖家河片区、火车南站东片区、火车南站西片区等片区。作为高新区的建设平台公司,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投建设公司)牵头组织该区小街区的打造。 “2017年,结合高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小街区规制’,公司将以大源商务商业区核心区为重点,根据上位规划及建设要求,做好小街区的深度打造。”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高新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将以天府二街以南、天府四街以北、吉泰路以东、天府大道以西片区作为重点区域,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提升、完善;按照高品质、人性化、一路一景理念,全面改造提升街道公共空间景观,增强城市街道景观的优美性、通达性,增加人情味。同时结合大源商业商务核心区地下空间工程,加快推进大源核心区部分路网和地面景观建设,完善区域内整体功能效果;结合高新区道路改造及黑化工程启动肖家河片区、火车南站东片区、火车南站西片区部分路网、道路黑化、人行道、景观改造、街道家居完善等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小街区;结合高新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二、三批次),启动肖家河片区、火车南站东片区、火车南站西片区剩余部分的项目立项、设计招标及设计阶段工作。 小街区,出行和生活都很便利 【市民愿景】 市民方晓: 希望小街区的建设让生活更便利 市民方晓是个85后,住在成华区玉双路。“我从小就住在那种小街上,出门不远就是菜市场、公园,还有很多铺子,干啥子都很方便。现在有些片区开发,房子修好了、修大了,但小区外面除了大马路,啥都没有,买个菜都必须开车出去,感觉很不方便。”她表示支持小街区的建设,因为这样生活会更方便。“我家附近的祥和里就很安逸,很多卖吃的,还有蔬菜店、奶茶店、超市、茶坊……居家特别便利。” 市民徐翠华: 有人情味的街区让人怀念 “以前的街坊邻舍关系处得很好,炒菜时东家没有酱油马上就可以从西家借到。现在全部是高楼大厦,有时候住对面都互相不认识。我们还是很怀念以前那种邻里关系啊。”作为老成都,市民徐翠华对曾经居住的街巷非常怀念。“政府现在提倡搞小街区,我觉得很好,增加人情味!” 市民李东宇: 小街区可以增加出行便利 “大家经常坐出租车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感受,一些老司机一般愿意避开大路、选择小街小巷,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拥堵,比较快。这就充分说明小街小巷交通的重要性。”李东宇对记者说,受出租车驾驶员的启发,他现在出门也经常喜欢选择“小路”:“不要小看这些小巷巷,几穿几穿就可以穿到大街上,而且不堵车、没红灯。就交通而言,多一些打通‘毛细血管’的小街区是非常可取的,可以缓解干道的交通压力。”(记者 袁弘 摄影 刘阳)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