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层层推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19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创新,不断谋篇布局,努力锻造党的品格,提升党的能力,强化党的担当,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

两个月前召开的六中全会,对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全面要求,并作出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全会公报和审议通过的两部党内法规,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从严治党主张,呈现出我们党管党治党新境界。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等多位学者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习总书记围绕管党治党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党的建设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考虑,尤其是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推进党的建设,将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科学回答了“怎样管好党、治好党”这一时代主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严”字展现管党治党决心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民生、生态环境、党风政风等方面有了许多新期待和新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年前的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伊始,面对中外记者斩钉截铁的宣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两年前,在江苏考察时,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海内外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严治党”之前,加上“全面”两字,展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如何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新理念?包心鉴告诉记者,习总书记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入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坚持和发展。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倾听群众呼声、洞悉群众愿望,着眼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就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告诉记者,人民的愿望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奋斗目标。特别是要按照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各级干部的愿望要求,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权力监督,展现一个清正廉洁、先进纯洁的执政党形象。

包心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新理念的鲜明特点是坚持思想建党这一根本,凸显制度治党这一主题,突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一重点,着力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士庆认为,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葆活力和永葆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一个“严”字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决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就此,颜晓峰认为,敢于从严管党治党、实施严格监督的党组织和领导,是对党的事业和各级干部高度负责的党组织和领导。相反,那些管党治党、党内监督有名无实、松松软软的部门,那些不管事、不得罪人、不行使监督权的领导,恰恰是对事业、对干部不负责的部门和领导,是纵容某些人跌进陷阱、不能自拔的无形推手。

“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党始终坚持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延伸,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管党治党总体部署层层推进

在《论语·颜渊》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首当自正,自正方能服众,上行下效,吏治顿清。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数百字的规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

(图:“八项规定”主要内容)

“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的逻辑展开。”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高新民说。

回顾过去的四年,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层层推进。

今年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总体部署。全会公报聚焦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四个着力”,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以问题为导向,对党内政治生活重大问题作出了系统化、具体化的明确规定。这一部署,正是要锻造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引领中国在新的起点上整装再发。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拿出新的办法和规定。”习总书记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在文件稿起草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时代性、创新性”。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中央党校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严书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也就是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六中全会召开后一个月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对此,境内外舆论评价道,“八项规定”在执行四年之后再次升级,中国共产党改进作风、从严治党的决心坚定不移。

“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待遇,应该说是‘以上率下’的关键。”有媒体分析,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不遗漏任何一个权力麇集的角落,则各项规章制度才有可能风行草偃,蔚成风气,从根本上改善党风、政风,约束不羁的权力,进而优化政治生态、扭转社会风气。

周淑真向记者谈到,能否管住特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心的向背。党中央的这一规定,体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全党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规定的贯彻执行将为全面从严治党增添新的内容,对于赢得人心向背产生较大的作用。

推进思想建党严明纪律规矩,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95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和首要任务。

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六中全会公报进一步体现出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建党这一管党治党理念。在公报12个“全会提出”中,第一个就是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媒体分析认为,四条“路线”、四个“自信”,围绕的正是“思想建党”这一核心内容。

“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列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具有重大指向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鹏向记者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谈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再重申信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强调树立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警示党内迷失方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关于严明纪律,习总书记曾一再强调,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

“‘守纪律讲规矩’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是党中央重构政治生态、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环节,是党纪建设的治本之策。这一思想的提出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周淑真指出,这一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体现了面对现实、直面问题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到在“纪律”与“规矩”时,还提出了“总规矩”“刚性约束”“刚性规矩”“成文规矩”“不成文纪律”“政治纪律”等一系列新提法,内涵丰富严谨,相互之间存在有机而密切的逻辑联系。

“只有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涵养政治文化,才能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筑牢全党步调一致的根基;只有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才能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认真起来,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

强化党内监督深化制度治党,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

“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课题。

历史经验深刻告诉我们,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制。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还有本次六中全会审议的党内监督条例……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仅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更是一次“制度上的探索”。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制度治党”。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全面从严治党,更必须把制度建设提到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高度,高度重视制度的治党功能、充分彰显制度的治党效应。

“坚持和强化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的根本措施。”包心鉴告诉记者,注重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凸显制度治党,是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迫切要求;深化制度治党,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六中全会通过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传统的优势凝固成制度的“底座”,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制度治党着力于解决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边界和底线问题。”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者是一车两轮、相辅相成,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框架。

如何避免党员干部权力“越界”,加强监督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对于监督的重视,是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思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曾明确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

颜晓峰告诉记者,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和执行制度。不能让它们形同虚设,让人感觉到好像只是口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手册上印印,只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基于此,党中央对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作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权力“笼子”加固并挂上了一把大“锁”。

“党内监督为当代世界任何一个政党所必需,对于执政党来说党内监督更是兴衰成败之所系。”周淑真向记者谈到,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是囊括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所有监督问题的总文件,它们所提供的是带有原则性的一种准则、规则和规范。

党内监督,谁是重点对象?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准则和条例都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十分引人注目。

对于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这些“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习总书记一贯尤为重视。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一直是总书记治党管党的重要思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习总书记就专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表率。

“强调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的作用,是党中央总结党自身建设的经验。”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认为,这一经验是基于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经验,对加强规范党的政治生活所提出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要求。因为,领导干部处于决策位置,要经他们来领导广大党员进行工作。

可以说,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制度治党的两翼;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思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发展新成就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也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

政党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关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继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进一步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偏差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阶段面临的四种危险,克服挑战的重要制度保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涛告诉记者,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成败所在、中国的兴衰所系,也会给世界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向。

“治国必先治党,党的领导能力既包括治国理政,也包括管党治党。”颜晓峰谈到,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既要治国也要治党,二者不可偏废。治党是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治党不严、治党不力,党就缺乏战斗力领导力执政力,就担负不起、担负不好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治国是治党的目的和标准,治党要有利于更好治国理政,治党成效如何,要通过治国理政的成效来检验和证明。

颜晓峰认为,治国不易,治党同样不易,因为自我革命要克服更深层的矛盾障碍,要解脱更纠缠的利益关系,要形成更高瞻的视野胸怀。新形势下治党能力集中表现在能不能全面从严治党上,这是对党的治党能力的考验。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从严治党的举措,不仅释放了有责必问、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樊鹏告诉记者。

张荣臣对记者说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党。这不仅是指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更主要的是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处理好党政、党法、党群关系。习总书记管党治党新理念,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推进党的建设,更是把党的建设上升为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