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奥林匹克公园内。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 与雾霾中的鸟巢合影。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 雾霾笼罩下的天安门广场。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今年以来最严重污染过程袭京。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升级发布今年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全市PM2.5浓度12个小时内增长近10倍,个别站点峰值浓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 不仅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11月26日夜间开始大范围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此次雾霾的成因是什么,与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1、什么导致了此次重污染? 机动车排放对北京重污染贡献大 此次污染过程中,PM2.5峰值浓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这在最近两年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都很少出现。为什么此次污染过程,浓度值这么高? 环保部及专家分析表示,初步的来源解析表明,就整个华北区域而言,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但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其中机动车排放贡献占比较大。 “进入冬季,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燃煤,以及城乡接合部、农村的散烧监管不到位,加之供热锅炉等排放量的增大,这些都是重污染天气的成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解释说。 从观测数据看,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的有机物、硫酸盐、黑炭等物质,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也证明了煤炭污染是导致本次华北地区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首要来源。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研判,从PM2.5的成分监测数据看,本次重污染期间,与燃煤污染排放关系较为密切的有机物、硫酸盐、氯离子、黑炭等浓度增长曲线基本完全同步,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反映区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近期北方地区的降雪降温过程,导致区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 据河北省相关部门统计,当地原煤散烧和直燃直排对大气污染影响明显,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占全省燃煤排放总量的50%以上。 此外,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道路拥堵加剧,燃油效率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柴发合介绍,特别是北京等城市地区,机动车密度大、活动强度高,污染物低空排放量大,对本地PM2.5浓度贡献较大。 特殊气候和极端气象成重要诱因 此外,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也是此轮华北雾霾的重要诱因。2015年是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11月华北地区多次强降雪,化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显著回暖,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热下冷”致流动性降低,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助推了污染持续积累。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当前持续的高湿静稳气象条件,还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转化,以及颗粒物的吸湿增长,也加重了PM2.5的浓度水平。 柴发合也认为,与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的两次重污染天气相比,此次遭遇到的气象条件更加恶劣。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使得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持续积累,从而导致本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 2、为啥没启动红色预警? 中途空气质量出现改善 尽管此次市环保局应急处已经对此作出回应,但很多网友仍在苦苦追问,为什么此次重污染过程持续了5天却没有启动红色预警?本轮污染是否已经达到启动红色预警标准? 对此,中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回望这5日,从平均值上来说,应该是够启动标准。但是,11月29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空气质量确实有一个改善过程。但当日冷空气向南推进后,10小时后再次返回,污染浓度也迅速上升,出现一个反复过程。 “我个人觉得,可能就是因为存在这样一次过程,空气质量有好转倾向,成为政府难下决心的原因。”柴发合表示,像这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影响有多大,空气质量能改善到什么程度,从现有的科技水平条件来看,难度比较大。 之前,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表示,北京之所以没发布红色预警,是因为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11月27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对空气质量趋势进行了研判,预计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启动了黄色预警。28日,监测中心再次研判,确认29日午后到晚间空气质量好转,但全天整体空气质量为中度到重度污染,30日和12月1日两天将持续重污染。因此及时升级了预警措施。由于12月2日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经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污染演变过程也较为复杂,浓度发生大范围波动。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的定义为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0以上,“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方能触发。 柴发合认为,对重污染的预测,在预测的精准度上、提前量上今后还需要深化。柴发合说,因为让政府下决心需要准确的预报,预报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但是,我个人认为,在应对重污染这件事上,即使在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宁可做过一点,提早准备,把应急做充分。” 柴发合表示,目前,国内空气质量预报采用的都是国外空气质量预报模型,而国外的污染情况和中国不同,没有中国这样严重,所以现在国内的科研单位也是在努力,如何让国外的模型适应中国重污染的程度。 3、各部门应对得如何? 应急预案落实中大打折扣 据介绍,为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个城市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北京市发布今年首个重污染橙色预警。此外,环保部也于11月27日派出10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查。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是比较及时的。尽管如此,在督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表示。 从督查结果看,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方案未落实,廊坊三河市和大城县纳入应急减排的部分企业,未明确具体减排措施;在升级为红色预警响应后,部分企业仍按黄色预警要求采取减排措施。 机动车限行措施打折扣,北京市丰台区部分渣土车未按要求停驶;石家庄市主城区重型、中型货车禁行措施没落实,执法人员对违禁车辆未进行劝返。 施工和道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高端产业园紫码路沿线混凝土罐车往来频繁,扬尘污染严重。天津、河北等地也存在建筑工地、管网、道路施工土石方作业不停工,水泥搅拌站未停产等问题。 除此之外,一些区县劣质煤散烧污染也是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之一。如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三营门公交站附近有一无名洗浴场燃煤小锅炉冒黑烟;新发地马家楼桥出口东有居民使用劣质煤取暖,冒烟明显等。 “从实施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启动、会商和采取应急措施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落实到乡镇、街道时效果就大打折扣。”刘长根表示,基层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的粗放和缺位都导致了空气应急预案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只有将预定的措施执行到位,应急预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健康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张金良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源的管控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 但专家也表示,相比“治标”的临时管控措施,改变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则有着“治本”的意义。“只有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彻底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柴发合说。 4、网友自测是否靠谱? 手持式设备准确性低 昨日,北京海淀区一网友用手持设备测量PM2.5浓度后数值高达2000多微克/立方米,而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至今未破千,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对此,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回应称,这些手持式设备属民用设备,居民自己用的话应该没有完整的质保体系,也没有定期校准,准确性有待考证。 该专家还指出,另外一个问题是检测方法,手持式设备检测方法用的是“光散射”方法,不只对颗粒物,对水汽等也有反映,极不准确。 据介绍,“光散射”方法不是当前国内认证的方法,国家认证的PM2.5检测方法包括“微量振荡天平”称重法和“β射线”称重法,这样可以排除水汽等其他物质影响,相对较准确,目前北京采用“微量振荡天平”法。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的监测有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所有的检测手段和方法都有国家标准,同时对数据也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定期进行校准,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5、除靠风还有良策吗? 需形成有效区域治理 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黄淮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随着1日夜间冷空气的到来,2日上述地区的雾霾将自北向南减弱消散。 “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应急措施只是一时的治标。”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认为,需要“365天如一日”的精神,承担起治理雾霾的责任。一味依赖治标的应急措施,从长远看其实对治霾不利。“要把治霾当作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杨朝飞说。 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少中告诉记者,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并形成有效的区域治理体系很有必要,“这就好像室内禁烟,只要有一两个人破例,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柴发合表示,区域的传输对北京影响也很大,所以北京污染问题的解决还是应该放在整个区域来考虑。“特别是对重污染的应对,应该参考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的方法和力度,从整个区域层面来进行应对。”柴发合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