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的通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5同志组成5人小组,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任组长。 1月18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思想动向问题,农村问题和经济问题。毛泽东在18日和25日的讲话中着重分析了近一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内外的思想动向,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陈云在讲话中总结了1956年财经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力求做到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和物资供需三大平衡。 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示指出:“为了和缓物资供应和财政支出的紧张局面,使经济战线在1956年巨大的进军以后,转向稳步前进,并且作必要的休整,必须在1957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的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讲话提出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讲话还指出,现在我国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篇讲话经过整理补充,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3月6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和讨论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2日,毛泽东又在这次会上发表讲话,着重讲了知识分子问题、准备整风问题和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问题,强调要继续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论说:“党内还有不少同志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际上是不同意的。因此,他们就片面地收集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加以渲染和夸大,企图由此来证明这一方针的‘危害’,由此来‘劝告’党赶快改变自己的方针。”社论指出,在本报1月7日所发表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就是这种倾向的代表。社论认为这种方针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强调目前的问题不是放得太宽,而是放得不够。 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部的整风运动。5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什么要整风?》的社论,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在我国历史舞台上代替敌我矛盾而居于主要地位”。“要在全国采取扩大民主生活,扩大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使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变得容易发现和容易解决,使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充分的自由、平等和主人翁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容易脱离旧社会的影响,更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这次整风运动的目的,也就是要全党学会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完满地完成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任务。”此后,全党整风运动即逐步展开。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与此同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 5月15日,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发给党内干部阅读。文章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认为党外知识分子中,右派约占1%到10%,党内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新党员,跟社会上的右翼知识分子互相呼应。强调现在应该开始注意批判修正主义。还应注意在民主党派中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我们还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让他们走到顶点。 5月15日至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了新的团章。25日,毛泽东在接见大会代表时针对右派分子的进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他号召青年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并强调指出:“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动是完全错误的。”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出有人向拥护共产党的人写恐吓信,这是“那些人利用党的整风运动进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信号”,“我们还必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种种现象,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后,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反击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虽然有其必要性,但并不需要为此发动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运动中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把许多的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和党外爱国民主人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6月16日至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李先念《关于1956年度国家决算和1957年度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一波《关于1956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结果和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通过了1957年度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这次会议是在反右派斗争进入高潮的时候召开的,在大会报告、发言和小组讨论中,充满了反击右派的气氛。 7月,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省市委书记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反右派斗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写的《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夸大反右派斗争的意义说:“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这一次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意义,不要估计小了,这是一个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又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会议对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指示要求在农村中就合作社优越性等问题举行大辩论,以便有力地批判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9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要求各企业在经过群众大鸣大放和边整边改的一定段落之后,组织职工就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在农村和企业中开展的大辩论,实际上形成对一部分工农群众的批判和斗争,加重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在农业合作社内部贯彻执行互利政策的指示》。指示要求继续进行整社工作,主要是整顿干部作风,调整社队组织,统筹安排社员的劳动和收入,改善生产管理。指示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实行“统一经营,分级管理”,切实建立集体的和个人的生产责任制,普遍推行生产队“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财务,超产奖励)的制度。按照各地具体条件,也可推行“包工到组”,“田间零活包到户”等办法。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召开了全国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在此以前,有些农民群众自发地在合作社内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但这种责任制形式很快即受到批评制止。 9月20日至10月9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了邓小平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陈云关于改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和农业增产问题的报告、周恩来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并基本通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以及其他几个有关的规定(草案)。会议着重讨论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部署等问题。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仍应回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在小组讨论中,对此发生了不同意见的争论,不少人继续坚持党的八大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毛泽东在大会最后的讲话中断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就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估计。讲话还对党中央在1956年采取的纠正冒进倾向的正确方针提出了批评。这就开始背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为“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10月15日,工程浩大的武汉长江大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建成,于本日隆重举行落成典礼。 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代表团在访苏联间还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在两个会议的宣言上签了字。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在15年左右,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 12月16日,朱德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讲话,指出:“手工业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在今后长时期中,都将是国营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各级国家机关必须注意使手工业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长期地稳固下来”。除个别情况外,“不应当把手工业合作社转变为国营企业”。 12月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超额完成。1957年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9%,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国民收入总额增长了53%,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增长了23%。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