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之道-时政撷英-理论频道-中工网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0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也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这样的生态环境,媒体都在苦苦寻找创新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段讲话内涵丰富,“创新”是其核心内容。

  新闻舆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有自己长期坚守的东西

  首先是党性原则和国家意志的呈现。媒体不要指望通过一条或几条新闻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世界,但一定会通过持续不变的信息传播来改变一个人,一个世界。在许多时候,我们在讨论当今社会人们的信仰的时候,我们会心存忧虑。主流信仰缺失和信仰多元确实是当今社会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原因众多,但一些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误或偏差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被尊重并在新闻传播中得到强化,如果核心价值都可以被忽视,这个国家或民族就没有希望,也不会有明天。媒体人应该知道,一旦媒体传递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被受众接受,再想改变就极为艰难。因此,新闻媒体必须始终坚守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新闻理想。

  其次是锲而不舍的受众审美情趣的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关注、尊重市场,了解受众兴趣,满足受众需求,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导向作用,引导、培养受众情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审丑无底线,持续的低俗满足只能激发底线下移,而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需要长期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画面加以熏陶和引导。

  第三是持续不断的专业的、负责的形象塑造。负责任的媒体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真实均衡的报道,将社会呈现给受众的,而均衡报道无疑是专业的特质之一,这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重要。一般来说,新媒体会较多关注社会上负面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呈现,而是如何均衡呈现。正面报道可以给人以希望,而批评报道则是媒体力量的体现,必须均衡呈现,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性。

  在坚持基本的精神内核之后,我们应关注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有哪些创新

  首先必须进行理念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传受关系的认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传受关系是不平等的。我们强调舆论引导,但这种引导不应该是“强制”的。传受关系是否平等将严重影响受众是否愿意接受相应的信息。传者和受者双方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彼此共享权利,分担义务。自媒体时代,“人人皆记者”成为可能,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方法和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量信息极易造成信息污染,让受众无所适从,传统媒体应成为信息污染中的“空气净化器”,用自身的品位风格,帮助受众提升媒体素养。与此同时,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以有利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主流意见。同时也可借此强化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形成良好的传受关系。

  其次是内容方法等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为尊重受众的接收习惯和接受心理,通过对受众需求的调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世界上两大有影响的财经报纸: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他们在报道财经新闻时,分别采用“分析模式”和“故事模式”,就是在分析受众群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值得借鉴。“分析模式”强调财经报道中的学理性和逻辑性,这与英国财经新闻读者较多理性色彩有关;而“故事模式”往往注重财经报道的故事性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这与美国财经新闻读者较多感性色彩有关。今天,我们经常讲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声音”,如果不在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就“一切皆无可能”。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新闻的表达方式经年不变,连排版习惯、字体类型和大小也多年不变,置受众的接收习惯与接受心理于不顾,无法想象这样的媒体会受欢迎。

  最后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传统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曾经行之有效,也产生过十分重要关键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脱离现实的情形,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进行变化。这种宏观创新尽管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终将春华秋实。(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