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郭建德  暴力  

危害公共安全恶性犯罪舆情应对五大原则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22

原标题:危害公共安全恶性犯罪舆情应对五大原则

  一、舆情综述

  9月30日15时15分起,广西柳州市柳城县车站、市场、医院、监狱等多处接连发生17起包裹爆炸事件,造成10人死亡、51人不同程度受伤。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并认定为刑事案件,打消了舆论“暴恐案”的质疑,有效避免恐慌情绪蔓延。之后,公安部介入、犯罪嫌疑人锁定、案件侦破嫌疑人被炸身亡等相关信息陆续公布,舆情随之降温。同时,公安机关及时出面澄清网络谣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表态做好善后和追责工作,促使舆情实现平稳过渡。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以此次爆炸案为例,总结出危害公共安全恶性犯罪舆情应对的五大原则,以供参考。

  

  二、舆情趋势

  

  1.爆炸发生警方认定系刑事案件

  9月30日17时许,新华网报道称,15时15分起,广西柳州市柳城县车站、市场、医院等多处陆续发生多起快递包裹爆炸事件,“一栋楼被炸塌一半”。报道还称,30日17时14分,柳城县安监局紧急群发短信让广大群众不要打开近期寄来的包裹。相关消息通过微博、微信迅速扩散,“连环爆炸”、“公共场所”等引发部分网民质疑柳城发生暴恐案。

  18时许,新浪网等媒体转载央视新闻消息称,柳州市公安局局长回应初步判断为刑事案件,作案人员和动机正在调查。21时许,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公安部已派出刑侦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案件侦破工作;经公安机关调查,该事件排除暴恐案件的可能性,认定系一起刑事案件,并初步确定犯罪嫌疑人系韦某某。

  当晚23时39分,“@柳州公安”发布消息称,经走访现场群众,柳城县爆炸案犯罪嫌疑人系雇佣他人以送递物件的方式实施犯罪,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委托转递的物品,不要随意接收非正规渠道送达的包裹物品。

  

  2.案件侦破嫌疑人现场被炸身亡

  10月1日8时许,广西柳城县富源壹号小区一栋6层楼的楼房发生爆炸,碎砖头从楼顶散落,多家媒体以“柳城今晨再次发生爆炸”为题进行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同日,有媒体报道称,柳州邮政部门已对邮包加强安全检查,在10月3日前暂停派件。

  10月2日,警方通报称,案件成功侦破。警方经现场勘查、调查访问以及相关视频和痕迹检验,获取了相关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认定爆炸案系广西柳城县大埔镇33岁男子韦银勇所为。警方经DNA鉴定,确认嫌疑人韦银勇在案发现场被炸身亡。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韦银勇自制定时爆炸装置,通过自己投放和谎称寄送包裹雇人运送的方式,先后在多处制造爆炸,致10人死亡、51人不同程度受伤。另据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韦银勇因采石生产与附近村民、相关单位产生矛盾而制造这起案件。

  

  3.警方辟谣缓解公众恐慌情绪

  尽管案发首日柳州公安官微就明确“犯罪嫌疑人系雇佣他人以送递物件的方式实施犯罪”,但案件发生后,网络广泛流传“柳州爆炸案的嫌疑人已被抓获并供述做了61个炸药包寄出去,目前已爆炸18个,还有43个没炸”这一信息,引发部分群众恐慌不敢收快递包裹。对此,柳州公安再次通过官微辟谣称爆炸的包裹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投放或雇人运送,并强调“经调查,9月30日案发前约一个月时间内,犯罪嫌疑人都没有通过正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邮寄包裹”。

  10月3日,针对部分网民对爆炸案的质疑,微信公众号“长安剑”发布文章《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予以回应,被多家媒体、网站转载。截至10月8日18时,该文阅读量为18329次,点赞256次,累计被转载129次。

  

  4.媒体深挖嫌犯石场纠纷引质疑

  10月4日,《南华早报》报道《南早专访柳城爆炸疑犯家属:采石场纠纷让他无比沮丧》、《南方都市报》报道《柳城爆炸案嫌犯贷款百万经营采石场因纠纷关停》在小范围内引发网民讨论韦银勇实施爆炸的动机,其中政府收10万元执行费后无下文等细节引发质疑。

  10月8日,FT中文网专栏作家“@兔子老愚”撰文称“纵观广西柳城大爆炸事件,称其为无政府主义的标本似不为过。肇事者采石侵害村民利益,无人管,村民只好暴力捣毁采石场设备,事主向政府部门上供求救,无人管,绝望之余策动系列爆炸,惊天动地,炸出一个丛林社会的真实图景。”

  

  5.官方表态做好善后处置和追责

  10月9日,据《广西日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总结柳城县“9·30”系列爆炸案教训。会议称爆炸案是一起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个人极端刑事犯罪案件,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并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对此,网民表示认可,呼吁深究其报复社会的原因,严肃查处不作为责任人。10月10日,柳州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广西红十字会专门派遣心理专家来到柳城,为市民做心理辅导。

  截至13日20时,柳城爆炸案相关新闻报道量为3490篇,微博讨论量5054条,微信搜索量2883条,舆情趋于平稳。

  

  三、舆情解析

  1.事发时间点敏感引猜测

  柳城系列爆炸案发生于国庆前夕这一敏感节点,且一天内多个公共场所连续发生数起爆炸,极易引发舆论质疑系暴恐案。所幸在这种质疑尚未大规模扩散之时,公安机关认定为刑事案件的消息通过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避免网络恐慌的蔓延。

  

  2.冗余信息淹没权威回应

  在危害公共安全恶性犯罪中,伤亡人数、官方处置举措等时时发生变化。事件的动态式发展促使媒体、网民的跟随效应变得更加强烈,导致短时间内海量信息刷屏。信息量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冗余信息也不断增多,造成公安机关权威回应被淹没。本案例中,柳州公安在事发当晚即通过官微强调“嫌疑人系雇佣他人以送递物件的方式实施犯罪”。但该信息被次日的大量报道冲淡,造成案件侦破后“市民不敢收包裹直接丢路边”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