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情角度讲,需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增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与危机预警能力,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是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晴雨表”。在网络社会,舆情传播快速而广泛,加之很多网民“引爆点”相对较低,有时网络舆情与舆情危机只有一步之遥,甚至危机爆发仅仅取决于“意见领袖”的一句话。尽管如此,现代舆情监测分析手段仍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危机爆发前的蛛丝马迹。中央综治委领导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舆情研判工作,提高及时发现、准确研判、妥善处置舆情信息的能力,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专门组建了舆情分析研判队伍,及时跟踪、研判重要舆情信息,为地方决策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国内许多专业从事网络舆情研判业务的各类机构也纷纷建立。中央重点新闻媒体新华网也于2011年推出“舆情在线”服务,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业提供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服务,足见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已成为防范舆情危机的重要手段。 二是正视舆情危机,积极介入,加强引导,掌握舆论主动权。面对舆情危机,一些地方政府不予理会,选择了冷处理,结果危机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招来更多非议与流言。有的地方政府则担心家丑外扬,羞于面对,选择了封锁消息。然而,地方政府这种“金口难开”的做法,反而显得欲盖弥彰,更激起了广大网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更多的怀疑填充着网络……真理越辩越明,谣言止于真相。在“济南女警打人事件”发生以后,一度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发生骚动,当地公安微博及时发布消息,还原事实真相,群众情绪逐渐平息。相关部门更是迅速介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赢得了群众掌声。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从社会管理角度对各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舆情传播手段不断翻新。特别是微博的应用,互联网发展到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言人”。如何有效管理、引导网络舆论,考验着每个地方政府的“执网”能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