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制毒窝点
武汉海关昨日公布了6月17日破获的一起走私毒品案,并捣毁了以武汉某大学在职化学副教授为带头人的制毒窝点。(荆楚网7月7日)
事实上,海关破获走私毒品案,本不足以引起社会如此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但就是因为在涉案人员中,居然还有一位从事被誉为“天底下最崇高职业”的人,而且还是大学副教授。如此一来,该事件立马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这位大学副教授带头制售的这种“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属于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是一种致幻性很强的新型精神毒品,与“啃脸药”、“丧尸药”同属于卡西酮类别,其危害性不亚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万万没想到,这位在职的大学副教授竟然与制毒贩毒联系起来,竟然化身“绝命毒师”干起违法的勾当,真不知道这位大学副教授,何以“为师”?何以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位副教授如何从一名老师,变为一名制毒贩毒的“毒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思想信念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正如据张某自己交代,他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时发现,部分国家对已经列入管制的精神类药品需求量大,而国内尚未将其列管,中间有利可图,便注册公司以研制生产医药中间体等为掩护,非法从事精神类药品的生产。而在2014年元旦起,其所“主打产品”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被列入一类精神药品管制目录后,面对高额利润的巨大诱惑,张某未能抵抗,逐渐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也是导致张某变为“绝命毒师”的客观原因之一。如果所在大学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更严格一些,监督更到位一些,思想素质教育更深入一些,相关的刚性约束制度机制更健全完善一些,张某的悲剧,或许不会上演。
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上演?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打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则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教师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正风肃纪,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教师队伍的光辉形象。
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如果”。当“悲剧”上演之后,当务之急便是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切实找到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举一反三,对症下药,竭尽所能、千方百计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云飞扬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