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再度成为重中之重。 继7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十三五”专题会议之后,7月30日中央在北京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内容大部分涉及经济形势和未来的政策走向,其中稳定增长和防范风险成为重点。 就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企稳迹象依然不稳固。7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意外下降至48.2,这是自2014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环比增速提升,但受制于去年基数较高,同比仍下降0.3%。业界预计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环比增速将会放缓。 而在资本市场上,7月27日,A股指数创下2007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7月29日多头百点反击收长阳;7月30日股指全线低开走高直至14时30分快速跳水,收盘沪指跌2.20%。“过山车”般的行情走势时刻冲击着投资者的信心。 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齐齐“发声”采取措施稳增长。 多部委发声“稳增长” 尽管上半年GDP以7%的增速“达标”收官,但最新披露的宏观经济数据仍显示中国经济并未摆脱疲弱的态势。 近期更名后首次发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PMI7月初值意外下降至48.2,5月的最终读数为49.4,这也是自2014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其中,产出指数下跌2.4个百分点至47.3%。前瞻性需求指数方面,7月新订单指数降低2.2个百分点至48.1%,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读数,而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至46.6%。 由于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是由6月的扩张转为收缩,跌至50的枯荣线下方,显示内外需仍然疲弱。 “Markit PMI读数近年也并非制造业活动方面的主导指数。但是,这仍引起了市场对于下半年增长复苏稳定性的担忧。”受访经济学家表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这是因为产能过剩在制造业部门仍然存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过剩(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还需要时间消化,因此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疲软将会继续;基础设施投资受益于政府的促增长措施,但是尚不能抵消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疲软。其次,若现有财政政策无重大变化,可能拖累2015年四季度和今后几年发展。再次,近期股市震荡也将对下半年增长预期造成压力。 “我们预期,受益于促增长措施的继续支持,三季度增长复苏将继续,但复苏可能很短暂,现在就宣称长期下行压力已经走到尾声,还为时过早。”朱海斌称。 在实际生产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月份环比增速较上月加快,同比下降0.3%,而今年5月份同比增幅为0.6%。 从行业看,尽管代表制造业转型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表现较好,但增长被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增速的放缓所抵消。 7月最后一周,多个部委纷纷发声,为下半年“稳增长”释放信心,传递出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号。 7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议上强调,财政部门将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7月28日央行意外提前公告分支行行长座谈会,表示下半年仍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企稳上升。 其中,公告中“中央银行主要观察总体物价水平等宏观指标以及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企稳上升”这两点备受市场关注。受访人士称,未来货币政策可能更关注实体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举行发布会,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下半年除落实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外,还要继续研究多方面措施拉动基础设施投资。 同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确定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新支点。有迹象显示,投资稳增长有望再度发力。有分析称,这是推进地下管廊和旅游业来打造稳增长新支点。 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已经召开的4次常务会议中,3次涉及到与稳增长、惠民生相关内容。 投资先行不改 “口头支持”之后,最快行动起来的还是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专门就刚刚发布的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进行了“拆包”解读。这批重大工程包聚集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六个领域。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去年11月下旬以来,发改委已经发布了11大工程包。其中,今年上半年以来,7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元。 大量项目的投放会不会重蹈“4万亿”覆辙?在国家发改委7月28日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举行发布会上,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提到的一个数据对比很重要: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单项数据增长1.6%,但截至去年年底,该数据增长了13.6%。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只有在2013年7月,2013年11月出现过负增长。 这意味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后续投资项目不足。这也成为此时国家发改委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工程投放的重要参考。 为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落实,罗国三表示,将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的调整使用。首先是要求各地于7月30日送报存量资金调整安排方案,确保这部分资金投向重点方向或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在建项目;发改委还将抓紧办理存量资金投资计划备案和调整相关手续,并进行方案审核。今年四季度,发改委将适时组织检查和专项稽查,对投资计划不达标的地方采取通报和惩戒措施。 落实财政之外,发改委还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重大工程项目给予支持。 “未来仍需要出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稳增长。”刘霞辉对记者称。在他看来,目前货币政策已比较宽松,财政政策也还有空间。 4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认为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而7月30日的此次会议上,对于风险的认识已经上升至“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这显示未来的决策走势将把风险的变量考虑其中。 与上次政治局会议强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相比,此次政治局会议中,稳健货币政策提法并未发生变化,但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在提及货币政策要适度的同时,高层仍然表达了对流动性进入实体的关切。 “此次会议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定调仍然是‘积极’和‘稳健’, 但会议强调财政要‘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这表明了宽松财政的力度不会低。”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年初以来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和实体经济“融资难”形成鲜明反差的背景下,要求货币政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将更多转向刺激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上,而不再会像二季度那样只是一味在银行间市场“放水”。这一方面表明下半年实体经济的资金面将会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将不会像二季度那么低。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看来,货币宽松可能是“以量为纲”。即一是推出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长期流动性工具LLF或者降准;二是继续加强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这包括定向再贷款、PSL等,将货币政策赋予到稳增长的决策之中。 “虽然猪肉价格上升增加了通胀上行压力,但通胀弱势格局下货币政策仍然具有充足宽松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情况下3季度货币政策仍将宽松。而宽松方式将更多的向刺激实体经济流动性投放方面倾斜。未来将更多的通过PSL、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降低企业债发行标准以及放松房地产开发贷款条件等方式。”徐高说。 在资金面较宽松的情况下,央行目前仍继续投放流动性。7月28日和7月3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50%不变。 扣除700亿元逆回购到期,7月最后一周公开市场将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认为,结合6月份工业利润数据,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依然严峻。货币政策方面,逆回购、定向及全面降准、PSL等定向宽松政策仍将持续推出,政策宽松格局保持不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