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第一书记干成了三件事(脱贫故事·奋斗者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15

  杨亚波是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杜右手村的第一书记,从国开行甘肃分行的写字楼,到杜右手村的土窑洞,他经历了工作角色的转变。

  在村里,杨亚波一直操心着三件事:一是帮贫困户跑医保、还贷款,助其渡过难关,赢得全村的信任;二是补上村里的基础设施短板,修路、引电、架桥,解决民生难题;三是培育脱贫支柱产业,成立合作社,发展养殖业,争取资金、技术支持,通过入股分红、社带户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走出写字楼,钻进土窑洞。去年3月,杨亚波干起了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杜右手村第一书记。

  “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驻村扶贫?我一想,自己还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就说愿意。”杨亚波没想到,从征求意见到驻村,前后不到一周时间。

  杨亚波说:“虽然老家也是农村的,但12岁之后就没在村里生活过。要去驻村,心里还真有点慌。”

  帮贫困户跑医保、还贷款,赢得全村信任

  2018年3月,杨亚波一到杜右手村,就开始入户,针对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

  4月初,杨亚波走进了孙彩云家。孙彩云11岁时父亲去世,30岁时丈夫没了,小儿子又有先天性肾病。

  2017年11月,孙彩云的丈夫在盖牛棚时不慎摔伤,先后送到县上和西安治疗了一个多月,但最终还是撒手人寰。“治疗费前后花了15万元,说是能报销7.2万元,但是扣了2万元没给。”孙彩云说,她前后到县医院跑了4趟都没要到钱。“我只上到小学二年级,认不得几个字,再说去一趟县城,来回就要一天,后来也就再没去过。”

  杨亚波深入了解后得知,看病时有一部分医药费是孙彩云丈夫老家那边支付的,对方因此向医院索要部分报销费用。而根据规定,医院只能将费用打给孙彩云。最终,医院和稀泥,要求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后再向孙彩云支付剩余报销费用。

  “这简直是欺负人。”第二天,杨亚波就赶到了县医保局反映情况。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剩余的2万元顺利到账。“要是没有杨书记帮忙,这个钱现在也到不了我手里。”回想往事,孙彩云眼中含泪。

  之后,杨亚波又去镇上找民政干事。“毛干事告诉我,像她家这种情况,还可以享受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和民政临时救助,总额高达8万元。”得益于杨亚波的忙前忙后,孙彩云已经拿到了3万元的医疗救助资金,剩余费用正在办理中。

  报销的事刚解决,孙彩云又给杨亚波打电话:“我家还有一笔5万元的贷款。”原来,2016年,为了翻盖新房,丈夫向镇上的信用社贷款5万元。打电话时,还款期过没过,孙彩云也没底。杨亚波连忙委托朋友查询,发现孙彩云丈夫在贷款时,同时购买了贷款人意外身故保险。“也就是说,这笔贷款可以由保险公司代为偿还。”杨亚波心中暗喜,这家苦命人总算有个好消息。

  难事儿一件一件办成,孙彩云又重拾了生活信心:“杨书记,你放心,我一定把孩子看好、把老人伺候好!”

  也正是帮孙彩云解决的这些难事,让乡亲们对杨亚波刮目相看——这个小伙子还真有一套咧!

  修路、引电、搭桥,民生项目解民忧

  自2012年到国开行甘肃分行工作,杨亚波一直干的是投资工作,“一年经手的资金得200多亿元”。

  一年多前,杨亚波总是西装革履,手上打理的是动辄几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投资理财项目,常常是政府、企业找上门来。现如今,金融白领成了村干部,冲锋衣、运动鞋成了标配,到处“化缘”跑项目、求扶持资金成了常态。

  杜右手村地处偏远、山大沟深,距离县城140里地,7个村民小组散居在总面积24平方公里的山坡上。村组道路没有硬化,汽车一过漫天黄土;350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170户,占比将近一半……难题纷乱如麻,杨亚波绞尽脑汁思考脱贫办法。

  要想富,先修路。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短板,杨亚波先召集村组干部商议,又跑县财政局寻求支持,还跑回“娘家”讨资金,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路电桥建设规划项目清单。去年底,村里修成了从汪沟口至张湾山长4.8公里的砂石路。

  “杨书记,我年纪大了,有点干不动了。你能不能给咱村拉一条动力电线路,我想买个铡草机。”村民杜元勋今年已经69岁,儿子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中50多只羊,全靠他和老伴放养。

  老杜的呼声,也是其他养殖户和贫困户的心声。杜右手村没有像样的企业,电力部门此前也没有铺设相应线路。而没有动力电,就没法买大型农机设备。

  杨亚波了解此事后,随即向行领导汇报。国开行甘肃分行又与甘肃省电力公司协调,去年5月,杜右手村农网改造项目列入了华池县电力公司工作计划,总投资720多万元。

  “老人家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扶着背上的孩子,颤颤巍巍地过河。”去年9月,杨亚波入户途中,远远瞧见了杜元彩老汉。“我一看,河这边还有块豆腐,一问才知道是老人买的,就蹚水拿了过去。”

  “你说这个地方,要是修座桥该多好。”杜元彩向杨亚波诉苦。这条河是元城河,河面不到20米宽,水深半米多。“党阳庄和下咀子的80多户老百姓要出村,最常走的就是这里。小学生们上学,要靠家长背着过河。”杨亚波说,汛期时,要到下游过桥,得绕行6里多路。

  “这里要修桥的话,跨度至少50米,需要80多万元。县里资金紧张,我正在争取支持,今年一定要把这座桥修起来。”2月16日,杨亚波又一次来到杜元彩家里跟他解释,“有你在帮着跑,我心里踏实着呢。”杜元彩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协助成立养殖合作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驻村期间,杨亚波一直在谋划培育脱贫的支柱产业。杜右手村常年干旱少雨。农民指望着从地里刨食吃,但绝大多数是山坡地,纯靠天收。

  青壮劳力都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啥产业能够有人干、还能干得成?

  杨亚波思来想去,又征求贫困户意见,觉得还是得靠养殖业:“首先,当地养羊有传统;再者,漫山遍野都是草,秸秆也多,饲料不愁;最重要的,上级也有扶持政策。”

  “县里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成立合作社。”杨亚波说。去年4月,受益于国家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支持,天津市北辰区帮助杜右手村成立了正清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前的贫困户、现在的村文书杜正清任理事长。

  “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社带户养、户托社养3种方式带动贫困户。”杨亚波说,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年纪较大的三四类贫困户,可将羊委托合作社代养,将来扣除成本之后,利润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方1∶3∶6的比例分红。根据约定,不管是合作社代养,还是贫困户自己养,都要向龙头企业返还同等数量羊羔,剩余的羊归养殖户所有。

  去年11月开始,合作社开始收获羊羔。“每到下羊羔的时候,杨书记就陪我守夜。”杜正清说。

  杨亚波算过一笔账,养一只羊一天需要至少2元钱成本,再加上之前购置的大型铡草机、饲草粉碎机等设备,合作社已经投入20多万元,运行压力不小。杨亚波已经跟县上畜牧局和扶贫办争取资金,有一笔15万元的互助资金马上会注入合作社,算是缓解燃眉之急。

  “省农科院近期会派两个专家过来指导,其中就有一名养殖专家。”杨亚波说,合作社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有信心,专家支招后,一定能尽快走上正轨。”

  “小杨很踏实也很勤快,来了之后干成了好多我们想过但干不成的事。”杜右手村村主任杜振山说,“有些得罪人的事,他也不怕抹不开面子,啥事儿都是冲着干。有他在,杜右手村脱贫一定没问题。”


(责编:任志慧、邓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