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行业人士正翘首以待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 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文件将在11月下旬发布。 而此前动作略为迟缓的国有大行也逐渐适应银行理财新方向,宣布筹备设立理财子公司。资管业界的共识是,理财子公司们要想贯彻落实《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与母行风险隔离,另起炉灶,黎明之前还须彻底打破刚兑。 姗姗来迟的国有大行 11月15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发起设立全资理财子公司中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拟为北京。一天之后,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拟出资不超150亿元人民币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拟为深圳。 截至记者发稿,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中,共有18家银行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仍缺席。 业界普遍认为,银行资管将向着独立子公司的方向发展,做到独立运营和风险隔离,特别是《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释放诸多利好,比如非标仅有不超理财产品净资产35%的限制、销售起点低至1万元、不强制首次购买面签、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可以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可以引入私募作为投资顾问等,让这块牌照的价值越发凸显。国有大行只是稍晚一步。 一位国有大行资管部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之所以姗姗来迟,不仅是因为组织架构复杂,也由于人员和网点众多,“全行上下合力将这部分人员和机构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分支机构、网点、人员没有这么多,较为轻盈,所以才先行一步。”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从母行的角度看,剥离子公司不是单纯的一件事,而是“一盘棋”,“需要综合考虑剥离后是否会影响整体规模、业务发展和风控。” 无论剥离过程多么纠结,理财子公司这块牌照仍兵家必争之地。此前,部分银行已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比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债转股实施机构,专注于解决银行表内坏账。也有机构设立聚焦二级市场投资的银行系基金。 相较于前两者,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泛。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院副院长明明表示,除了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也允许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同时还可进行权益投资,把握一级市场,承接银行的表外业务。 刚兑打破前风险隔离存障碍 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初衷之一,是在资管业务上与母行实现风险隔离。风险隔离能否完全落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核心在于能否完全打破刚兑。 根据《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风险隔离条款,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其主要股东或兄弟公司等机构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通过隔离资金、业务、管理、人员、系统、营业场所和信息等措施,防范风险传染、内幕交易、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防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明明表示,以前在不完全独立的模式下,理财业务很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将理财业务作为调节资产负债表和监管指标的工具等。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使得监管数据更可靠,潜在风险更小,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资管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风险不同,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后,避免了资管业务中涉及的金融市场风险向银行传统业务蔓延。若资管业务发生风险,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银行理论上只需承担以其出资额为限的风险,而非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原则。即便子公司倒闭,银行承担的风险损失即注册资本金。 一位华东地区城商行资管部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按照监管要求,母行和子公司之间互相倒腾资产和资金的难度相当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具体的情形可以参照银行系基金公司与母行之间的关系。银行系基金公司踩雷的、定增亏的不在少数,但母行垫付和支持的案例鲜见。从这个角度讲,独立法人监管对风险隔离是有效果的。 “但风险隔离不等于业务隔离。”曾刚提醒,包括银行成立的基金子公司也一样,都会与母行发生协同效应和联动,最终实现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在此过程中只需遵守关联交易的相关准则、遵守资管新规即可。与基金子公司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存量业务都是从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直接转移过来的,与母行的零售和对公部门需要高度协同,其天然属性与母行关系更加紧密。 上述华东资管人士也表示,如果一家银行对其理财子公司的定位是服务母行客户,而非让其在市场上单打独斗,那么接下来将会在机制上做一些有利于两者关联的安排。 但部分资管人士也存在一些担忧:“如果市场和监管部门无法彻底解决刚兑问题,组织形式的改变不能彻底解决风险隔离的问题。而相比‘去刚兑’的大命题,董监高的人员安排调整、关联业务穿透式管理等问题并不复杂。” “在现实中,银行考虑到自身名誉风险,如果子公司产品标的出现问题而造成兑付困难,额度可以消化的情况下还是会尽量消化。”一位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现在资管新规呼吁打破刚兑,银行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去刚兑”进程与投资者教育还存在较大时差。 “刚兑存在一日,风险隔离就不算完全实现。”上述股份行人士认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