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活动中,止损(stoploss)是最不受欢迎的词汇之一,因为止损意味着投资必然发生了亏损。但换一个角度理解,止损本质上是对投资风险的一种控制。遗憾的是,很多投资者也许是出于对损失的本能逃避,抑或是对止损操作的错误理解,常常做出错误的止损选择。
止损与成本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站在车站等了半个小时依旧未能等来公交车。有意思的是,除非有急事,很少有人愿意立即更换一种交通方式(比如打车)。细究原因,人们并不是吝啬,而是不愿意让等待的半个小时“白费”。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大意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依然以乘车出行为例,乘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无论任何交通工具都只是选择而已,半小时对公交车的等待已经被证明是个“错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迅速到达目的地,而不是对已经付出的半小时时间成本“恋恋不忘”。
但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证明,投资者对已经付出的东西(时间、金钱和精力)十分在意,甚至明明知道付出的成本在某种程度已经是一个“错误”,但还是会坚持下去。而实际上,这个时候你最需要就是止损操作。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止损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主要手段。理论上讲,任何理财行为都不应是孤注一掷的赌博,而是根据概率进行的一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游戏。经济理论已经证明,想取得较高的理财收益,一定要冒承担较高的风险;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则理财收益就会下降。
因此,当一项投资出现亏损时,我们应该考虑是否该项投资已经出现了风险。当判断该项投资已经成为一个错误时,止损可能只是一个新的错误,但不止损肯定是一个错误。小错误会变成大错误,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止损就是控制风险的一个手段。
止损与风险
止损是为了控制风险,因此识别风险就成为止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往往存在的偏差。
首先,人们感知风险的能力并不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乘飞机和乘汽车。从人的感知来说,乘飞机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乘汽车。但统计结果却证明,相同距离的旅行,乘汽车死亡率是乘飞机的60倍。也就是说,我们对风险的感知能力并不准确。
“股神”巴菲特对此也有精彩的论述,他说:“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种反人性的操作,无疑是建立在正确认知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逆向投资。
其次,风险不能用成本来衡量。
现实投资中,很多理财“菜鸟”常常将风险与成本挂钩。价格低于成本就是风险,盲目止损;价格高于成本,基本明知有风险也不止损。这实际上都是人性“心理账户”在作祟。
对于任何一种投资行为而言,忘掉成本是投资成功的第一步。行为经济学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投资标的,所有投资者的平均持有成本才有参考价值。换句话说,个人持有的成本对该投资标的未来走势没有丝毫影响,因此也不应作为是否止损的标准。
最后,风险暴露后往往不再是风险。
风险暴露后,投资者如何看待风险并采取何种行动,常常决定了投资的成败。依然以汽车出行与飞机出行为例。9·11事件后,美国大众因为恐惧而不敢乘坐飞机,但10年后的统计数字却表明,因为加强了航空安全监管,9·11后的10年是美国航空历史上最安全的10年,反而是9·11之后的1年里,美国国内高速公路车祸死亡人数相较往年增加了几千人。
在投资领域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当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被认为站在了峭壁边缘。但事后看,美股股市却从2008年开启了长达10年的牛市历程,而中国经济也在2008年之后保持了高速发展。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的风险暴露很大,但隐藏的风险并不大,对投资者而言,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风险,但真实的投资风险并不大。而能否区分这两种风险,却是我们做出止损操作的关键。
止损有方法
那么对投资者而言,哪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止损操作?一般来说有三个判断标准:第一投资标的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率;第二投资标的不再便宜,即不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第三发现了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
部分投资者也许会说,成功投资者大多是通过中长期持有来获得丰厚投资回报的。的确,很多资深投资者面对账面“浮亏”时经常选择不止损,但这种操作是需要很严格的前提条件的。即该投资标的必须避开了各类价值陷阱,所选投资标的必须拥有足够安全边际,必须确定该投资标的只有价格波动风险而无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
以价值陷阱为例,诺基亚在手机领域曾经是无可争议的王者。
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逐步被时代所抛弃。在2017年,即便诺基亚依然在全球销售了1700万部手机,但对投资者而言,诺基亚依然处于投资的边缘地带,也不会带来十分丰厚的收益。
必须重申的是,止损是控制投资风险的一堂必修课,但止损并不是控制风险的唯一手段。在投资中,从根本上降低投资风险,就能有效降低止损的次数,才能使每一次止损都是必要的和值得的,而不是无谓的亏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