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真的要来了! 银保监会12月27日消息,于12月26日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有业内人士推算,预计最早于2019年7月将会有理财子公司正式成立。而这只是理想状态,目前银行在人才储备上已经犯起了难。近期,关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出百万年薪“挖人”的消息席卷金融圈,但不少潜在“猎物”却并不“心动”。这是为何?《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券商、基金人士以及职业猎头顾问,一探背后原因。 1猎头:要求高,招聘难度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6家银行宣布或表示有意向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9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随之而来的“抢人大战”正在上演。一个多月前,猎聘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业内关注。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正在招聘固收投资/量化/衍生品交易投资总监,要求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给出的年薪为150万至210万元。11月19日,又有一银行资管开出250万至300万元年薪招聘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固收投资总监。当日,另一条招聘信息显示,某银行资管公司招聘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年薪100万至120万元,要求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近日,浦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也加入招聘队列。据悉,浦发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招聘32人,涉及投资经理岗、投资研究岗、信用评估岗等12个岗位。邮储银行招聘力度更大,资产管理业务共招聘27个岗位,包括研究投资类、估值核算及运营类、产品研发及管理类、风险管理类、法律与合规类等,招聘人数若干。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的薪酬待遇,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比较符合“市场化薪酬体系”。单从金额上看,普遍与券商和基金同级别人员的薪酬相比齐平。比银行业整体水平要上一个台阶,平均高出20%至40%。一位猎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银行子公司招聘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这类人才放眼全国都非常稀有,有较大的招聘难度。” 2“不约派”:平台发展空间存疑 据某公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银行补齐人才“短板”无非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银行内部培养,另一种是去其他机构“挖人”。该人士称,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皆是银行委外,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是这些金融机构的“甲方”,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基金及券商等机构投研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理财子公司选择从乙方挖人再正常不过,而且是短期内最有效的方式。那么,银行理财子公司高薪“挖人”,你们去不去?记者将这一问题抛给了数位基金、券商资管人士。一位上海某大型券商资管业务副总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据我所知,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主要还是要靠银行资管的老人。至于酬薪是否对券商系人才有吸引力,上述副总表示,“理财子公司招聘面对的多为职场成功与成熟人士,这些人在选择职业时,平台的发展空间会比薪酬更具吸引力,券商与银行本身体制不一样。而从这些角度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券商资管人才的吸引力似乎不大。”另外,该副总直言,新加入的成员可能远没有那些原本从银行过去的“资管老人”有话语权,且是需要干活出“苦力”的一批,远不如留在自己所熟悉的体系范围内。另一基金业内人士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即便能实现与基金券商‘同工同酬’,但短期内理财子公司对投研人员的吸引力也有限。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产品业绩通常是整个投研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离开团队还能做出好业绩吗?此外,从工作氛围来看,基金公司比较市场化,而银行体系制度繁琐、流程冗长,对投研人员的发展也是一种限制。” 3“约派”:“超级牌照”地位 “约约约!”一位来自主打固收业务的基金业内人士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达了不同看法,“同工同酬的情况下,肯定是理财子公司有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具品牌及资金端等优势,对固收业务人才还是很具吸引力的。”某基金公司资管部总经理黄杰(化名)也表示欲抓住机遇,上理财子公司这班“列车”。黄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理财子公司需要招募我这条业务线,我会考虑跳槽加入。”对于考虑跳槽的原因,黄杰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牌照相比资管牌照更具价值,也相对比较灵活,可做的业务范围更广,公募、私募、标准化及非标等业务均可以做,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更大施展拳脚的空间。与此同时,银行相比其他机构更具有天然的品牌及资源优势,不仅仅在于资金端、客户资源、渠道等方面,目前很多小的基金及私募机构均需要银行来代销,一旦理财子公司成立,这部分资金及资源会有逐渐被收回的可能性,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结构上与银行母体分离,但总体来讲还是能得到银行母体的支持。”对于金融业内繁杂的声音,黄杰表示,“至于理财子公司对人才是否具有吸引力方面,需要根据各自负责的业务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黄杰进一步解释:“对固收业务人才来说,理财子公司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对于固收业务而言,不仅需要人才有很强的投资能力,更需要它所处的平台有强大的后盾支持,业务开展时,需要非常大的资金规模及保证足够的流动性,那么理财子公司背靠银行,有天然的资金端优势能够保证不‘缺粮’。 “但对于做权益及类权益业务的人才来讲,理财子公司的吸引力就会有一定欠缺。权益及类权益类投资更多的依靠是个人眼光、管理及投资能力,依靠平台所带来的性能较少,而这类人士也更多希望能通过自己来担任管理者、老板等来实现个人的成就及财富梦想。” “理财子公司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制于‘限薪令’等相关要求,薪酬上不会有太大的优势。且银行普遍在固收业务上较强,权益类业务较弱,理财子公司一定程度上会延续银行固收业务的优势来补充人才。”黄杰告诉记者,据其了解,目前银行主要补充的人才还是固收、量化等岗位,对于权益类业务的发力还需要时间。 记者 马嘉辛 刘新余 蒋金丽 刘超凤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