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频频发声传递经济向好预期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正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聚集了来自多国的政府首脑、商界领袖以及投资者,他们带着同一个问题来到中国——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这部引擎是否还像过去那样马力强劲。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重申“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以外,同在会场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会场之外,中财办主任刘鹤也表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就在上个周末,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和央行[微博]行长周小川也分别表态,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定力;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外界在今年初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但三季度出现的一些波动引起外界关注,此时多位部委主管官员同时发声,正是要传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经济方案对症产能过剩 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各部委负责人并没有避讳。 徐绍史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体现在产能过剩,工业和投资速度下降,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也在逐渐显现。 楼继伟也坦言,中国过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经济增速,但这种增速是不可持续的,也超出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大量增加,如今想逐步消化产能和去库存,可能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两位经济运行部门主管官员先后强调产能过剩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同时两人又从不同侧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楼继伟的表态偏重于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国内需求方面。他认为,未来5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楼继伟介绍,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工业。 刘霞辉对记者分析,由于前些年货币和财政政策比较宽松,建设规模也相当大,如今想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单靠国内消化难度是很大的。 徐绍史的方案正是备受关注的“国际产能合作”。他认为,当前中国有富余但并不落后的产能,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成本高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需求有市场,这三者契合到一起,能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的动力。 对此,同在大连参加达沃斯论坛的IMF[微博]副总裁朱民指出,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巨大挑战,国际产能合作能够把中国资本和技术带向全球,并且推动全球的投资和贸易发展,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资本市场风险得到控制 另两位部级官员的表态直接牵动了资本市场。 今年6月中旬以来,A股出现了频繁的大幅调整,令外界担心股市的波动会不会传导至实体经济。 上周末在土耳其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周小川介绍,为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人民银行[微博]通过多个途径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中国政府的措施避免了股市断崖式下滑和系统性风险发生。股市调整以来,杠杆率已明显下降,对实体经济也未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他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另一位部级官员的表态同样受到外界格外关注。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同时也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近日他在浙江调研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而旧的动力正在逐渐弱化,结构调整处于过渡阶段。 刘鹤认为,在此过渡阶段,看中国经济形势要有长期观点。“中国13亿人的内需市场巨大,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不可逆转地崛起,国内经济诸多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